編者按:近年來,秦安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進精準扶貧,扎實開展雙聯行動和“五項爭創”活動等方面,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為了宣傳典型,學習先進,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在建黨94周年之際,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網開設《先鋒引領》專欄,宣傳報道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典型事跡,進一步激勵全縣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立足崗位做貢獻,同步小康當先鋒,為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新秦安凝聚強大力量。
【先鋒引領】
深入基層傳技術 果農增收笑開顏
——記秦安縣果業局技術員安六世

安六世是秦安縣果業管理局一名技術員,他從參加工作以來,積極投入到果樹科研與技術推廣工作中,多年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吃苦耐勞,總是在干中學,學中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解決了許多果樹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2009年被秦安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被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聘為全市林果人才培訓教師,2014年被甘肅省農牧廳評為全省經作技術推廣先進個人,2015年被縣委組織部和縣委黨校聘為全縣流動黨校實用技術培訓教師。
“做好技術推廣工作是我應盡的職責。”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進村到戶,深入田間地頭,向農民傳授新技術,接受農民咨詢,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解決技術難題。他把自己掌握的生產技術和一些成熟科技成果,想方設法推廣到果園里,為當地果品經濟增效、果農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在隴城鎮向果農推廣高光效樹形的改造技術時,果農認為改造后對果樹近三年的樹勢和產量影響較大,改造后配套技術起壟覆黑膜到底能不能起到節水保墑的作用,幾乎沒人接受。為了動員群眾他就深入農戶家中,一家一戶的進行講解技術和動員改造,其中有幾家樹體改造后,不進行覆膜,他又挨家挨戶做工作,最后有幾十戶進行了郁閉園改造,改造后對全園進行了起壟覆黑膜,通過三年的推廣應運,使當地紅富士優質果率從45%提高到85%以上,產值翻一番多。如當地果農楊耀東、趙貴祥、趙克義、張元太、汪三泰等的郁閉園改造,畝收入從改造前的不到5000元,增加到畝純收入1萬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改善果品品質。近年來他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引進的蘋果新品種有玉華早富、卡米噢等,與秦安縣隴城鎮果農技術人員共同培養的當地惠民短枝的芽變品種,在當地栽培1000畝,2012年以來以推廣到全縣十多個蘋果重點鄉鎮,得到果農的認可;引進的矮化中間砧木M26和M106等,在隴城鎮常營村示范推廣蘋果產業先進技術蘋果雙矮栽培模式,如采用新疆野蘋果做基砧,M26做中間砧,嫁接品種為惠民短枝富士,是最適合淺山干旱地區蘋果矮化密植栽培的砧穗組合,受到甘肅農業大學園藝系專家的認可;2013年春季一次性在隴城鎮常營村指導建成半矮化立柱密植栽培模式的蘋果園100畝,其中半矮化立柱栽培早熟富士50畝,這對全縣將來發展蘋果矮化密植栽培起到了引領和示范作用。在隴城鎮西番坪流域指導建立千畝短枝密植蘋果園,對當地及周邊淺山干旱區栽培蘋果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并總結出了一套蘋果矮化密植在淺山干旱地區生產管理技術。全縣17鄉鎮的農民技術員及部分果農把隴城的示范園作為實習基地,由鄉土專家帶領經常進行參觀和學習。
干勁足了,壓力大了,責任心更強了。為了引進先進技術,能讓果農增收,他有時躺在床上難以入眠,絞盡腦汁想辦法。針對自己知識老化等問題,及時和省市專業部門的專家、甘農大園藝學院的老師聯系,訂閱訂閱了《中國果樹》、《北方果樹》、《西北園藝》、《山西果樹》、《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等專業雜志報刊,從中汲取適合當地果樹生產的先進實用新技術,積極參加上級專業部門舉辦的果樹培訓班和果品發展研討會,虛心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進一步開闊了自己的眼界,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水平。他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后主持和參加了省、市、縣科研與高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8項,同時在國家、省級果樹期刊上發表論文13篇。同時,為隴城鎮培養出果樹農民技師12位,果樹農民技術員8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