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秦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人文景觀星羅棋布。自“秦安十大景觀”評選活動啟動以來,各鄉鎮、各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踴躍參與,積極推薦,共報送景觀30余處。為深入挖掘秦安景觀淵源,形象展示秦安景觀風貌,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網推出【秦安景觀】專欄,對推薦的景觀進行宣傳推介。
略陽名剎 西番古寺

西番寺位于今隴城鎮西南1公里盤龍山之西番坪,相傳始建于戰國時期,早建廟宇曰無憂。無憂之意,一說是秦始皇誅阿育王后,戰亂悉平,再無后顧之憂。另一說是誅阿育王后,觀盤龍山麓有出帝王跡象,奏請始皇在此山頭積麥崖處鑿一處地藏王洞,以破其穴,曰無憂,后曰無憂寺,今名西番寺。

(西番寺遠眺)
唐太宗貞觀年間,佛教大興,西番寺有牌曰“貞觀三年尉遲恭敬德督建。”經過多次的維修和擴建,廟宇壯觀,樓臺錯落有致,風景幽雅。第一個臺地是小巧玲瓏的土地廟、魁星廟和拋物線形建筑的磨針洞。第二臺地,右邊是靈官殿,左邊是戲樓、劇場和僧房。第三臺地是寺廟的重點建筑,有山門和鐘樓,院內正中長一棵形如巨傘的盤龍槐,右邊是子孫宮、考察殿,左邊是藥王殿、壽星殿和彌勒佛殿,中間就是無量大殿。再上就是在積麥崖掘開的地藏王洞,洞頂懸“貞觀三年尉遲恭敬德督建”的木牌。洞門有磚刻對聯一副,上聯為“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下聯為“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橫題為“元通宮”。最高處就是如來佛殿和玉皇閣,凌空飛架,勢如懸空,呈棱錐形,分層而建。整體的玉皇閣高十余米,巍峨軒昂,丹青彩繪,歇山屋頂,飛檐高翹,獨具一格。

西番寺廟會是天水地區歷史最長、規模最大、最具民俗文化特色的民間盛會之一。每逢農歷三月十九廟會日,山場景觀,首推遍布山坡的龍柏花。龍柏,早春先葉開花,每年三四月間,龍柏花競相開放,一簇簇,一叢叢,挨在一起,抱成一團,連成一片,爭妍斗奇。遠望宛如片片粉紅相間的浮云,縷縷清香沁人心脾。寬闊的略陽川既回蕩著濃郁的節日氣息,又散發著撲鼻的花香。龍泉村、媧皇村、鳳尾村、略陽村、西關村顯得更加紅火熱鬧,這里的村民們從夜間零時就開始上山朝拜,按當地習語說就是看誰家先上了頭香。大家為點燃第一柱香而爭先恐后,“氣氛”十分火爆。天一亮,周圍幾十里地的男女老幼懷著歡快的心情,邁著虔誠的腳步,從四面八方紛紛趕來參加一年一度的西番寺廟會,近者在天水市境內,遠者有來自陜、甘、寧、豫等地。每年參加廟會的人將近萬人。

明《秦安志》記載:“盤龍山,盤迴如龍,不下數百里。聯大隴,連三陽,其上為西番坪,其坪下瞰隴城,有太白廟。”當你登臨西番坪,騁目東望,關山青蒼橫莽,出沒云煙之中。再看那帶川百里的略陽川,撲人眼簾的便是那峰巒環抱的隴川曉耕,綠樹掩映的萬家煙井,穿越帶川的絲綢古道,川水銀蛇的蓮花屯玉。山人煙云,莽莽蒼蒼,渾然一體,蔚為大觀。真讓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
2009年5月,西番寺被秦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單位:隴城鎮政府 攝影:馮喜成 王新莊 陳新榮)

(西番寺廟會)


(西番寺廟會)

(西番寺院內的盤龍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