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安縣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作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生動實踐,緊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心任務,由縣委組織部牽頭,認真研究制定專項培訓工作方案,依托縣“巡回黨校”,采取集中授課、案例分析、現場教學等方式,對全縣鄉鎮科級以下所有干部、扶貧工作隊干部、大學生村官等,以鄉鎮為單位開展巡回專項教育培訓。截至目前,共舉辦培訓班17期68講,培訓鄉鎮干部1862人。
解讀扶貧政策,形成精準扶貧的科學認知。緊密結合鄉鎮干部個人思想實際,將加強精準扶貧政策宣傳、深化鄉鎮干部思想認識作為培訓的首要任務,重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的重大戰略思想、省委書記王三運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省上“1+17”精準扶貧方案,以及市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主要精神等,讓鄉鎮干部吃透精神、掌握政策、明確要求,積極參與,引導和幫助廣大干部了解精準扶貧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掌握精準扶貧的奮斗目標、著力重點和具體措施,加強研究謀劃、加快跟蹤對接,努力把扶貧政策變為實實在在的重大機遇,自覺把心思和精力用到精準扶貧上來。在精準扶貧攻堅實踐中,要求各級干部堅持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強化擔當精神、強化實干意識、強化自律意識,時刻牢記組織重托和群眾期盼,從就醫、就學、住房、出行等一件件難事入手,以助農增收和改變貧困地區面貌為己任,敢于擔當,敢于直面問題,敢于迎難而上,切實解決漏貧、返貧、“被脫貧”等“三貧”難題,把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在一線落實好,做群眾的“貼心人”、“辦事員”, 真正做到“扶真貧、真扶貧”。

聚焦突出問題,探究攻堅克難的科學途徑。針對富民產業培育、基礎保障建設、能力素質提升等突出問題,篩選確定黨建業務知識、黨風廉政建設、村級事務管理、富民主導產業等10個相關專題,根據黨員干部不同的年齡、文化結構及產業發展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每個專題確定不同的側重點,在基層黨建方面,培訓重點為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整頓軟弱渙散村級組織,充分發揮村干部作用,著力培養懂經營、善管理、踏實苦干、勇于創新的農村致富“帶頭人”;基礎設施建設以如何著力破解制約貧困村發展的瓶頸問題,提高貧困村道路、交通、用水、用電、危房改造等生產生活設施水平為重點;在富民產業方面,培訓重點是如何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精準確定富民產業,著力解決貧困群眾造血能力不強的問題。同時,創業扶貧、教育扶貧、移民生態搬遷扶貧、醫療救助解困扶貧,以及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網店服務、網貨供應等新興產業,基層干部和派駐干部工作作風等,也是培訓的重要內容。這次培訓,解決了干部不熟悉政策和本領恐慌問題,真正達到了學以致用、融會貫通、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作用,達到了以精準培訓助推精準扶貧、以精準教育促進精準脫貧的良好效果。

突出目標主體,支撐全面脫貧的科學決策。為幫助扶貧干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做到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圍繞重點扶貧任務,一一對應制定培訓計劃,同時,根據不同鄉鎮、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干部特點,選擇培訓的課程內容和方式方法,引導廣大干部充分考慮貧困村自然條件、經濟資源和貧困戶能力,制定出針對性強的差異化幫扶計劃。科學規劃和合理設計能夠精確瞄準貧困戶的產業發展項目,并幫助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獲得持續性收益。分類施教,突出黨政領導干部理論武裝、黨性教育、能力提升和作風養成,在行動上狠抓一個“實”字,著力解決黨員領導干部“不嚴不實”問題,增強立足本職謀劃和推動精準扶貧的本領,引導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強化責任和擔當,以精準的視角審視、以精準的思維謀劃、以精準的措施推進扶貧開發;突出基層干部政策理論學習、知識結構完善、實用技能提高,著力增強落實精準扶貧各項任務的能力,不斷形成切合實際、務實管用的辦法措施,有效解決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突出幫扶干部把握政策方向、吃透村情民情、研究謀劃工作、解決難點問題、突破瓶頸制約和加強工作薄弱環節的能力,力求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準確把握當前全縣扶貧工作的主要矛盾,研究推動實施精準扶貧、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確保各項政策發揮最大效應。(秦安縣委黨校 何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