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秦安年俗:貼春聯、“福”字、窗花迎新春
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是秦安縣城鄉普遍盛行的一種傳統過年習俗。每年農歷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福”字、窗花等,以此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五谷豐登、人蓄興旺的美好愿忘。

貼春聯。春聯,又名對聯,門對,對子,它是由古代的“桃符”演變而來的。古人認為桃木具有避邪的作用,過年的時候就將桃木做成木板置于門兩旁,上畫神像用以驅邪。后來人們在桃板寫一些吉利話,作為更新除舊的象征。兩塊桃木板上的話往往采用對偶,以造成對稱和諧的效果,于是桃板和對偶句合流,形成了對聯。在春節喜慶之時,也就少不了貼春聯。春聯不僅貼在門框上,在灶后貼:“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在騾馬鞍上貼:“上山如青龍,下山似白虎”。有服喪(即白事)的人家貼掛綠色或淺藍色的對聯,表示對未滿三年死者的一種哀悼。對聯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內容多為歌頌新生活,反映新風尚的主題:“勞動致富六畜興旺,勤儉持家五谷豐登”。在舞臺或寺廟處常貼有反映地方歷史文化和人物的對聯,如關帝廟會貼“志在春秋功在漢,心同日月義同天”。

貼“福”字、窗花。春節前,在大紅紙上寫“福”字,“迎春接福”是全縣城鄉各地的傳統習俗。每逢新春佳節到來,隨同貼春聯,家家戶戶要在門窗上,墻壁上貼大大小小不同形狀的“福”字,有人故意把“福”倒貼,為的是討人家說句“福到了”的吉利話。貼“福”字,是人們以示寄托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追求美滿生活。一般百姓認為“平安”就是“福”。《韓非子》中說:“全壽富貴之謂福”。意思說,所謂“福”就是富貴加長壽。所以,過去的春聯之中,福字又往往與壽字聯系在一起。看來,福是人類生存在社會的共同愿望。

貼窗花。窗花是一種剪紙藝術,每逢新春佳節或喜慶日子,都要在窗格上剪貼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的窗花,內容為人物、鳥獸魚蟲、民間故事、龍鳳呈祥等題材,形式靈活多樣。貼窗花共同反映了人門對美好前景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