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水,趕一場背簍上的年集!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
年底了 大家都在忙著總結工作
而小編在卻忙著
趕!年!集!

走了太京鎮 逛了街亭和甘泉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
Too young too simple
下一站 伯陽鎮!


伯陽鎮地處甘肅天水市麥積區東部渭河流域淺山區,距麥積城區20公里,310國道貫穿全鎮,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臘月二十四,天氣晴好,逢雙日開集的麥積區伯陽鎮街道被擠得滿滿當當。看多了馬路市場,伯陽鎮的年集讓人眼前一亮--這里的集市整齊有序,年貨分區域擺放一目了然。挑一副對聯,提兩個大紅燈籠,割十斤豬肉,稱幾斤瓜子、糖果,再給孩子買上新衣帶上炮仗……年年歲歲,無論街景如何變化,伴隨著過年的這些“套路”永遠都是相似的。十里八鄉的群眾被新年的腳步催著,被濃濃的年味包裹著,來趕這伯陽鎮最大的集。

在伯陽鎮熙熙攘攘的年集上,最惹人眼球的要數人們肩上的背簍了。背簍是竹器中最常用的農具,村民們給豬牛割草拾柴,往家里背包谷、洋芋等,都要用背簍背。天水農家用的背簍多是用指寬的竹子破成厚篾條編制而成的,工藝雖然粗糙,但結實耐用,可負百斤以上不變形。背簍作為一件純手工的民間藝術品,不僅是人們必不可少的生產和生活用具,也是人們勤勞智慧的結晶。

由于西北多山,交通不便,以前住在山上的人想要去鎮里趕集,往往要在山林或是崎嶇的羊腸小道上穿行,上山下山走坡路非常不方便。背上一個背簍,走山路時雙手則可以空出來,或拄一根拐杖,或抓路邊的樹、草借力,非常實用方便,因此背簍便成了伯陽人生產、生活中常用的農具。

每逢年集,純樸勤勞的伯陽人民將一簍簍的山貨背到集市上賣掉,趕場后,再將豬肉、糖果、新衣等物品買好,背滿采購回來的年貨走回山里。伯陽的背簍如同城市里的背包一樣,精巧多樣,風格各異,在集市上,隨處可見的是背背簍的人們。

在伯陽鎮趕集的時候碰上一位大娘,年前趕集的人多,摩肩接踵,背簍也隨著它矮小的主人擠來擠去。她一邊走,一邊將買好的年貨放進背簍,來來回回穿梭幾趟,背簍里的東西越來越多,她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滿足。二三十斤的負重漸漸壓得大娘躬下了腰,但對她來說,將背簍填滿,是一位母親的責任,也是她最幸福的時刻。

社會和時代不斷變遷,雖然現在鄉村的交通條件改善了,但背簍卻一如既往地在伯陽人的脊背和肩頭上站立,履行著它的職責,傳承著千百年來天水人生活的智慧與機巧。只要勞動存在,伯陽背簍的歷史使命就不會結束。

小小的背簍,沉淀歲月的滄桑,承載著過去和未來,濃縮著天水的歷史與文化,也為這熱鬧的集市增添了一份溫暖的年味。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臘月二十四走進伯陽鎮趕年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