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社會氛圍,今年7月以來,縣委宣傳部協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秦安縣第四屆道德模范暨“智慧秦安人”評選活動。通過單位推薦、社會推薦、個人自薦等方式報送,由各主管部門和牽頭單位初評申報的參評人選,經嚴格審核篩選、深入挖掘采訪、廣泛調查民意、多方征求意見后,確定了139名候選人。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網和“天水秦安發布”微信公眾號開設《道德模范》和《智慧秦安人》專欄,對部分道德模范和“智慧秦安人”候選人事跡進行宣傳展示。
秦安縣第四屆道德模范“敬業奉獻”類候選人事跡展示
單手“掃”出一片新天地
——記秦安縣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所保潔員伏四世
深秋的秦安,秋風瑟瑟淫雨霏霏。當人們還在溫暖的被窩里沉睡的時候,秦安縣的環衛工人已經忙碌在大街小巷與嚴寒抗爭,用勤勞的雙手呵護著城市環境,為市民守衛著潔凈。
伏四世是全縣300多名環衛工人中普通的一員。10月31日5點50分,在縣城解放路天水車站至縣五小路段,伏四世借著街燈的光亮,已經開始了新一天的環衛保潔工作。雨天的垃圾,常常緊貼著地面,很難打掃,同一地點的垃圾,往往要重復掃好幾遍。“這幾天天氣很冷,早上起來手凍得連掃把都拿不穩,風吹落的樹葉子太多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堅持掃,遇到困難我們還是要想辦法克服!”又一陣寒風卷來,伏四世縮了縮脖子,繼續單手握緊掃帚,盡力清掃每一片垃圾。
他介紹說,從早上5:50開始,打掃完夜間產生的垃圾后,隨即又要游走在自己的責任區,清撿來往路人隨時丟棄的垃圾,保持街道潔凈,除去中午、晚上用餐的兩個小時外,他一直要堅持到晚上8點多鐘才能下班。
命運多舛 單手撐起一個家
1972年的一天,他還只是一個出生僅50天的嬰兒。那天,父母和平常一樣,需要早早地去生產隊里下地勞動掙工分,以此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出門之前,母親看著熟睡中的兒子,擔心他醒來之后因為獨自一人而感到害怕,于是和往常一樣點燃了炕頭上的那盞煤油燈,想著兒子睡醒后可以有燈光作伴。天一點點亮起來了,睡眼惺忪的伏四世,發現母親不在身邊,便急于找尋,卻不小心觸碰到了炕頭的煤油燈,無情的火苗燒著了被褥,也燒著了他左胳膊棉襖袖。灼燒的疼痛和竄起的火苗,讓他的哭聲一聲比一聲凄厲,然而這卻并沒有讓火苗停息下來。不知道哭了多久,下地勞動的父母終于回來了。母親進屋看到眼前的一幕——被燒了大半截的被褥以及兒子被燒焦的左手,她失聲痛哭。從此,伏四世就只有一只手了。
然而不幸的遭遇,并沒有讓伏四世對生活產生氣餒。相反,他很樂觀,用勤勞支撐家庭的一片天,是妻兒心目中的好丈夫、好父親。 他的妻子從小身患嚴重的小兒麻痹癥,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病情也不斷加劇,這給伏四世的生活無疑是雪上加霜。他每天晚上下班回家,除準備晚餐和第二天早、午餐所需的半成品,還要幫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吃飯、梳洗、上廁所等等。他們結婚20多年來,日日如此。就算如此,他每天上班還是要比別人早半個小時。伏四世的忙碌辛苦,妻子看在眼里,也常常因自責和愧疚背著丈夫哭過多少回,雖然行動不便,但也力所能及地分擔一些諸如擇菜、和面等家務。為了給身體不便的妻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在親戚的資助下,伏四世在楊家坪鳳翮小區申請到了一套50多平米的廉租房,雖然外欠4萬多元,但讓妻子的生活進一步得到改善。妻子雖說殘疾,但她也是個樂觀的人,面對如此境況,她心里也是滿滿的幸福,“我現在基本上就是一個廢人,老公一個人支撐整個家,對我也非常照顧,我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可喜的是正在讀高三的兒子給他這個困難之家帶來無限的希望,“兒子從小聰明好學,愛運動,喜歡打乒乓球、籃球,這點特別像我,學習成績也在班里名列前茅,環衛所領導和同事們看到我的困難,為我爭取兩份工作,這樣一個月就有2250元的工資,雖然辛苦,但倍感溫暖,希望兒子將來考上一所好大學,圓我多年來的一個夢想。”說起兒子,伏四世黝黑的臉上綻開了笑容。
默默堅守 用行動詮釋奉獻
伏四世心里想的是怎樣才能把自己的路段掃好,把城市的環境衛生搞好。他的身上,充分體現了秦安環衛工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寧愿一人臟,換來萬人潔”的優秀品質。他對事業充滿追求,用一日日無聲的行動踐行著“城市美容師”的光榮美稱。提起伏四世,他的組長杜慧說:“作為一名保潔員,他對工作一直任勞任怨,認真負責,敬業盡職,全身心撲在了自己路面保潔工作中,別人掃一遍,他總是要比別人多掃幾遍,他的路段總比其它路段干凈。而且他非常勤快,對零散垃圾的清理很及時,路面幾乎看不到垃圾。他在干好本職工作外,還經常幫助其他同事。有時同事家有急事,喊他幫忙或者加班,他也無任何怨言地去做。在工作中,他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他不僅僅是秦安縣環衛所一名優秀環衛工人,更是大家心中的道德榜樣。”
對伏四世責任路段內一家牛肉面館的張師傅來說,每天黎明前伏四世忙碌的身影,他最熟悉不過。“環衛工人真的很辛苦啊,這么冷的天,早晨5點多鐘就聽到他們在外頭掃街了!那時候大家可能都還在被窩里睡覺,他就開始工作了,而且他還是一只手,每天還將店鋪前客人扔的垃圾都掃得干干凈凈,所以我每天開門后第一件事是打掃門店前的衛生,盡量讓他少干點,他的無私奉獻感染了我,我也堅持給他提供免費牛肉面,用我的微薄之力幫助他,感染身邊每一個人,這也算作是一種愛心傳遞吧!”張師傅感慨地說。
曾經的輝煌 照亮前行的路
伏四世從小喜歡運動,愛打籃球,而且擅長跑步。初中畢業的他,因為家庭困難,無力支持他讀高中,更不要說是上大學了。雖然放棄了學業,但他堅持了運動,曾參加過許多比賽,從全市、全省,再到全國、全球。1994年9月,他代表中國隊在北京參加了第六屆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殘疾人運動會,并獲得800米、1500米田徑銅牌。如今在他家客廳最顯眼的墻上掛著一幅巨幅照片,那是當年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中國體育代表團時的合影,每當談到此事,他仿佛又回到運動場上,有說不完的體育比賽話題,欣慰和喜悅之情油然而生。
當和記者談起他曾經在運動場上的輝煌時,伏四世踩著凳子,從柜頂上搬下來一個大箱子,用抹布輕輕地拭去了上面的灰塵,然后緩緩打開。原來箱子里面全是他視若珍寶的獎牌和榮譽證書,都是他參加各類比賽所獲。每拿出一件,伏四世感覺都有說不完的故事,“記得在1990年時,我每天都堅持長跑訓練,早晨天不亮就從安伏渠溝老家出發一直跑到郭嘉鎮再跑回家中。當時那個年代,多數人是很不理解我的這一行為,他們都認為我是個‘瘋子’,而且半路遇到的人都會說‘看,瘋子又在亂跑。’后來,我在殘運會上獲了獎,而且上了《新聞聯播》,從那以后,大家就改變了對我的看法,當他們再次遇到我時,便會指著他的背景說,‘哦,那就是上過電視的娃。’”坐在他身旁的妻子一邊整理一邊笑得合不攏嘴,眼光閃爍中全是自豪和驕傲。
曾經的榮譽和輝煌并未塵封箱底,它是伏四世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最好見證,更是激勵他在人生路上奮力前行的動力資源。“有時也會覺得苦和累,但是每每想到曾經的自己,就覺得這都不算什么。既然選擇了環衛事業,就應該無怨無悔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他清楚地知道環衛工作臟、累、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寒冬酷暑,一天都不能停,但是他更清楚地知道,無論如何,都得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就這樣,每天的晨曦中他第一個迎來陽光,暮色中他又送走夕陽,風里來雨里去,默默奉獻、辛勤勞作、任勞任怨,為我們大家創造了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