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安桃的栽培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盛產的齊桃、二格子桃和秋桃就以個大、味美而遠近聞名。如今,秦安已發展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蜜桃生產區,由于優越的自然環境,所生產的蜜桃色艷味美,營養豐富,享有“天有王母蟠桃,地有秦安蜜桃”的美譽,并榮獲“中華名果”稱號,還被列入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高品質的水果卻在每年豐收之際,面臨銷路不暢的難題,就其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讓秦安桃產業得到長足的發展?如何才能讓秦安蜜桃產銷兩旺,讓廣大果農荷包滿滿呢?帶著這一系列問題,記者在桃產業發展交流會期間采訪了藍城農業研究院科技協作中心總監鮑蕾。
鮑蕾說:“有很多人曾告訴我說如果你要做桃產業、或想吃最好的蜜桃要來秦安。今年4月,我首次來秦安,恰逢全縣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災害。時過4個月之久,這次來秦安,桃市場并非我想象的那樣蕭條,而是一片繁榮景象,了解得知,災情發生后,秦安縣各級各部門和廣大果農的齊心協力,全力開展生產自救,與往年相比,全縣果品保住了50%的產量和80%以上的產值。這些成果的取得,以及這種自力更生的精神讓我深受震撼和感動。”
鮑蕾說,這是是因為秦安蜜桃品種相對單一,成熟期過于集中,加之蜜桃儲存時間短,如不能在短時間內銷售,就會導致大量桃子滯銷,給果農帶來損失。
鮑蕾說,秦安桃產業要調整結構。針對桃早熟品種少,中晚熟品種多,上市集中,銷售壓力大的問題,要加大果品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鼓勵引導發展早熟品種,穩定中晚熟品種規模;要注重發展加工品種,穩定鮮食品種規模;要加大對老果園和劣質果樹品種改造力度,根據市場走勢,發展名、優、特桃品種,通過不斷加大品種更新力度,大力推廣品質高、耐儲運的品種,著力解決桃“短腿”的問題;要高度重視果品宣傳工作,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進一步深入打造“中國蜜桃之鄉”和“秦安蜜桃”金字招牌的目標,通過舉辦桃花節、蜜桃鑒評會、游園采摘、桃產業發展論壇、果品推介會等多種宣傳方式,唱響秦安果品主旋律。
鮑蕾說,要在果園精品示范園區建設上下功夫,按照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加速建設果園精品示范園區,促進果品產業全面發展。要在生態果業建設上下功夫,在全縣大力實施土壤改良工程,生草覆草工程、配方施肥工程、質量安全工程,堅決杜絕高殘高毒農藥的使用,確保果品質量安全。要在完善果品市場體系建設上下功夫,要在果品集中產區建設果品交易場所和果品深加工企業,發展果品營銷隊伍;要充分發揮果品經濟人的作用,組建果品專業合作社,壯大果品銷售隊伍,建立起了內聯基地、外聯市場與超市對接的果品銷售體系和組織服務體系。
鮑蕾最后說,只有全社會高度關注果品生產銷售,部門相互聯動,開辟綠色通道,適時開展果品促銷、推介、展覽等活動,提供市場供求信息、質量安全監測等服務,為果品產業跨越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才能真正達到產銷兩旺,促農增收的目的。
(天水在線編輯: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