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貧的秦安實踐
——大連商品交易所對口幫扶秦安紀實
本報記者 房寧 黃慧

(在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責任公司的扶貧車間里,工人正在分揀包裝蘋果。)
位于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的甘肅天水市秦安縣,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縣和甘肅省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8年底仍有貧困村138個、貧困人口3.6萬人。蘋果、花椒、蜜桃是該縣的傳統產業,也是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在這樣一個看似很難與資本市場發生關聯的傳統農業縣,2018年以來,卻有20多家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到訪,做項目、搞培訓、參與產業發展。“讓我們對蘋果產業發展有了新認識。”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蔡二成說,干了20多年蘋果現貨買賣,他開始嘗試期貨交易。
這種轉變也在中山鎮劉箕村建檔立卡戶鄭貴子家里發生著。常年種地、打零工的鄭貴子兩口子,成了蛋鴨養殖場“工人”,成功“摘帽”了。
促成這些變化的,正是大連商品交易所。自2017年對口幫扶秦安縣以來,大商所結合當地產業實際,發揮自身優勢,把金融扶貧作為著力點,在指導“保險+期貨”試點、引進種養結合項目、引入金融要素發展產業等方面進行探索,為秦安的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保險+期貨”擴面提質 支持果農穩定增收
秦安縣有“蘋果之鄉”美譽,全縣60萬畝蘋果是農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近年來,蘋果市場風險加大,保障果農持續穩定增收成為產業扶貧的關鍵。秦安縣抓住蘋果期貨上市的有利時機,實施蘋果“保險+期貨”項目。早在2017年,秦安縣就試點了甘肅省首單“保險+期貨”項目。2018年,爭取中國證監會兩個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承保蘋果6000噸,惠及貧困戶3000戶。
據秦安縣委常委、副縣長紀彤國介紹,在大商所幫扶和指導下,秦安探索“政期共建、銀企共助”機制,擴大項目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
秦安縣政府先后與19家期貨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018年,促成東證、渤海、華龍、華泰4家期貨公司籌資110萬元,縣級配套資金70萬元,承保14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蘋果2880噸。至此,蘋果“保險+期貨”項目總共覆蓋全縣444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完成理賠421.33萬元。
“這個政策好得很,最起碼有個基礎保障,以后即便自己掏錢我也愿意參加。”葉堡鎮樂坪村果農李永平說,2018年他拿到了2200多元的賠付款,這相當于他家1/10的年收入。
穩住了果農的心,還要增強他們的生產能力。秦安開展“銀企共助”,2019年3月,中國農業銀行秦安縣支行與太平洋財險秦安支公司簽訂了“惠農e貸”農戶貸款合作協議,探索“期貨+保險+貸款”的新路子。前期“保險+期貨”給果農上了價格保險,銀行即授信放貸,果農申請后兩天內就可以拿到10萬元小額貸款。
引進養殖項目 調優農業產業結構
秦安縣果業基礎雖好,但面臨著結構單一、資源過于集中的問題,產業風險系數較高。為此,大商所對接國內大型企業和蛋品協會,引進百萬蛋鴨和500萬只蛋雞養殖項目,這既符合發展“短平快”產業的扶貧要求,又有助于發展種養結合循環生態農業。
走進位于中山鎮中山村、劉箕村的蛋鴨養殖區,鴨聲鼎沸。秦安博盛養殖產業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安東明介紹,已有14棟鴨棚投產,養蛋鴨7萬只,日產蛋近6000斤。這個項目通過土地入股、勞動力入股、資金入股等方式帶動貧困農戶增收。
“咱這里以前沒人養過鴨子。去年10月份進廠,跟著技術員一點點學,不累。”鄭貴子告訴記者,他和老伴兩人管著3棚鴨子,撿蛋、喂料、墊草的工作不難,這里管吃管住,每個月能掙五六千塊錢。去年底,他家還拿到了8000塊錢分紅,家庭年收入有七八萬塊錢,“比在外打工強得多”。
據了解,今年,該縣又統籌援建資金540萬元,采取“托管代養、保本收益”模式,幫扶全縣1800戶“兜底”貧困戶養殖蛋鴨,戶均100只,預計年可增收3600元。
目前,多方共建的500萬只蛋雞養殖項目一期即將開工建設,建成后可吸收1000人就業。配套養殖項目的有機肥加工項目已進入規劃階段。據測算,兩個養殖項目全部投產后每年提供的優質有機肥可覆蓋秦安縣70萬畝林果基地。
拓寬銷售渠道 提升農產品知名度
大商所在秦安縣的幫扶工作中,充分發揮金融系統獨有的金融資源和客戶資源優勢,積極開展“一果連四方”消費扶貧。一方面,全力打通網絡銷售渠道,引導秦安農業龍頭企業入駐工商銀行電商平臺“融e購”,協調渤海期貨公司援建了“大地之灣·佳果秦安”電商平臺,積極拓展面向企業的B2B批量銷售模式。另一方面,實施品牌戰略,組織秦安縣考察團走進阿里巴巴等大型企業,對接“淘鄉甜”等網絡平臺推廣秦安生鮮水果品牌。
“我們公司的秦安花椒在工商銀行的‘融e購’電商平臺上賣得挺好的,平臺不僅不收傭金,還給我們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提供運費補貼。”甘肅盛源菊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朱芳珍說,通過金融系統電商平臺,不僅帶動貧困戶增收,還能讓更多人了解秦安農產品。
據介紹,2019年“融e購”已上線銷售秦安花牛蘋果等系列農產品11噸,銷售額超12萬元。大商所還協調聯絡銀行、期貨、保險等金融機構,精準對接企業和貧困戶,2019年已采購秦安蘋果25噸,為貧困戶讓利6萬多元。
引導企業深度參與金融市場 增添產業發展新動能“這3年來,我們做了3筆場外期權交易試點,降低采購成本300萬元。通過場外期權對沖,還獲利25萬元,我們把這些利潤折成15噸農膜,捐給了農戶。”甘肅福雨塑業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書記陳二虎,對金融衍生品在政府采購農膜中所發揮的作用津津樂道。
福雨塑業是一家規模化生產和研發農用地膜、塑料制品的大型民營企業。甘肅省多年來推行政府采購農膜、免費向農民發放的惠農舉措。農膜原材料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價格受大宗商品行情波動、地膜季節性供給需求變化等因素影響很大。政府招標價格確定后,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往往要由農膜企業承擔。在大商所的支持下,福雨塑業開展了LLDPE場外期權試點,不僅降低了企業的市場風險,而且提高了扶貧資金使用效率。
在大商所的支持指導下,秦安積極構筑金融支撐體系,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借力資本市場為龍頭企業增效益,夯實產業扶貧基礎。
2018年10月,秦安縣首個蘋果期貨交割倉庫在雪原果業揭牌。蔡二成說,交割庫今年1月完成首次交割,20噸蘋果以26萬元成交。“這幾年蘋果價格波動幅度加大,期貨對企業規避風險鎖定利潤很有幫助。”
據介紹,大商所正對接鄭州商品交易所,計劃設立第二個“萬噸蘋果期貨交割倉庫”,申請設立蘋果產業基地,吸引產業上下游資金進入秦安蘋果產業鏈條,建設全要素產業基地。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