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清水訊(記者李天倫)清水縣圍繞實現農民長期增收目標,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進農村各項改革,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今年前8個月,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866.7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5%。
去年以來,清水縣在做好農民收入“加法”文章的同時,積極申報爭取財政扶貧,投入扶貧資金820萬元,使全縣貧困人口減少至19.45萬人,1200多名貧困人口基本解決了溫飽,4500多名低收入人口穩定解決了溫飽,完成了10個整村推進項目建設任務,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
清水縣委、縣政府堅持用市場理念和效益理念推進農業產業進程。通過大力扶持,去年以來,一批競爭能力強,市場空間大的龍頭企業落戶清水。到今年8月底,全縣已有龍頭企業4戶,帶動農戶1500多戶,經營規模達3.2萬畝,實現產值500多萬元。同時,清水縣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鼓勵農業大戶、社會能人創辦、領辦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目前全縣累計組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20多個,擁有成員5000人。
這些中介組織通過有償服務、優惠價供給,保護價收購,按股分紅等方式,使農民得到了實惠。如遠門鄉蘋果協會組織果品收購,每公斤蘋果比市場價高0.5元,僅此一項,使該協會成員人均增收130元。
勞務經濟是清水縣農民今年增收的新亮點。今年以來,包括5個新增的勞務基地,清水縣在全國的勞務基地達到95個,先后輸轉務工人員近5萬人,勞務收入達8490萬元,人均29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