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季節,我們頂著山谷間陣陣寒風,沿著牛頭河一路走進清水縣,一股股項目建設的熱浪迎面撲來:在小泉峽工業區,由浙江、河南、榆中甘草水泥集團等客商投資興建的5個工業項目,正在加緊基礎工程建設;在紅堡鎮工業小區,投資2000萬元的三發草業公司、投資1800萬元的奧龍皮毛有限公司、投資2200萬元的萬噸馬鈴薯淀粉加工生產線等6個項目,陸續安家落戶……
據了解,2005年,清水縣新建、續建項目113個,涉及資金5.2億元。引進的項目和到位的資金是前7年的總和,項目普遍履約率高,資金到位及時,成為天水市所轄縣區中發展抓項目的一個亮點。
項目建設的全面鋪開,使清水縣域經濟發展邁上了快車道,各項經濟指標均以兩位數增長。
2005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8%;實現國內總產值8.9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6%;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000萬元,占全年預算的100%;農民人均純收入1425元,較上年增長10%。
變機制激活一盤棋一年前,也是這樣一個天寒地冬的季節,上任剛一個月的縣委書記雷鳴帶領縣上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到各鄉鎮搞調查研究,到附近縣區學習。半個月的調查研究和學習結束后,雷鳴和其他干部的心情再也沒有平靜下來。附近縣區的開放力度,給了他們沉甸甸的壓力。重新審視自身,深深感受到在開放意識上的遲鈍。
為了使落后的清水迎頭趕上去,雷鳴隨后在縣委全委擴大會議上明確指出:我們不奢望短期內在項目建設方面縮小與周邊兄弟縣區的差距,但要在思想解放程度、改革開放深度、工作落實力度上要有突破。縣上明確提出了突破的主攻方向:機關轉作風、鄉鎮轉職能、村級建班子。并決定對年終考核綜合排名在前三位的鄉鎮和部門主要領導,予以提拔重用,對落在后三位的鄉鎮和部門主要領導,降職使用。
干部考核制度的創新,激發了廣大干部搶抓機遇、建功立業的勁頭。
在紅堡鎮,我們走進鎮政府辦公大樓,偌大的一座樓房顯得異常安靜。聞訊等待我們的鎮黨委書記趙貴平說:鄉鎮職能轉變以后,鎮上平時只留二三名干部值班,其他干部都分成專業組,跑項目、包基地去了。談起紅堡鎮一年的變化,趙貴平說,去年鎮上的干部從來沒有休過“雙休日”,雖然大家都“苦”壞了,但收獲不少。一年來,全鎮共建成“四個開發小區”,完成長14公里的8條鄉村公路和三座橋的基礎設施建設,引進項目11個,簽約項目資金1.1億元。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共建成日光溫室大棚1407座,發展蔬菜面積4000畝,建成5000畝的高酸蘋果和葡萄基地……
在清水最偏遠的秦亭鎮,我們同樣感受到了一股不甘于現狀,奮起直追的激情。用當地人的話說:用老觀念,看山到處是窮山,看水是惡水。如今用開放觀念和市場觀念,看山山值錢,看水水值錢,關鍵是要走出去。秦亭鎮地處海拔2100米的高寒陰濕山區,當地群眾種植的蠶豆一直賣不上好價錢。去年,他們請來西班牙客商后,使當地的蠶豆身價倍增,全鎮種植的8000畝蠶豆比以往多增收了150萬元。
大手筆改善投資環境由于歷史原因和資金缺乏,清水縣在城市建設上遠遠落后于周邊縣區。長期以來,縣城中心僅有一條馬路,一個不大的西關什字,沒有一盞信號燈。外地人形容說:清水縣城轉三圈,一枝香煙吸不完。縣城唯一一條穿城而過的東西街道,路面狹窄、龜裂不平。街道兩旁污水橫流,穢物成堆。居民區房屋是又擠又破,處處是危房。
面對城市建設上的嚴重滯后,2005年,清水縣領導決定運用市場經濟規律經營城市,縣上成立了“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和“城市拆遷投資公司”。兩個公司成立后,從民間籌得城市建設資金上千萬元,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啟動和實施了一大批路、水、電、暖、市場等城建基礎項目。
如今,清水縣城中心已形成了“四縱四橫”的寬敞大道,大道兩旁,113盞路燈新穎別致,新栽植的樹木郁郁蔥蔥;昔日臟、亂、差的37條小巷道全部實行了硬化,居民徹底告別了“雨天兩腳泥、晴天一身土”;氣度不凡的西關商貿城、規模宏大的商貿物流中心、外觀漂亮的居民住宅樓拔地而起,提升著清水縣城的品位和檔次,讓外來客人感到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