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動地來
——清水實施農業產業化紀實


(配圖:天水在線)
春天的誓師大會
3月7日,伴隨著春的腳步,清水縣西部山區金南林果產業帶基地彩旗飄揚,禮炮陣陣。清水縣農業產業化“6431”工程啟動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這是一場關于春天的迎接儀式,更是一次徹底改變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向致富夢發起沖刺的誓師大會。副省長陸武成宣布工程正式啟動,并向18個突擊隊授旗。
啟動儀式上,清水縣委、縣政府鄭重宣布:清水將以農業產業化建設為抓手,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力爭完成“6431”產業化建設工程,即栽植核桃6萬畝、蘋果4萬畝,飼養畜禽300萬頭(匹、只),種植蔬菜1萬畝。
春天來臨,夢想上路。許多置身現場的群眾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希望的田野
3月12日,啟動儀式后的第6天,記者隨縣委書記雷鳴來到山間地頭,調查了解誓師大會的落實情況。
這次采訪路線橫貫清水東西,包括紅堡、賈川、土門、白沙、秦亭等5個鄉鎮。一路上,滿山遍野挖坑植樹的情景讓記者再一次感受到了清水上下動員、全民動手,戰天斗地,誓將舊貌換新顏的氣概。
沿紅太公路盤山向東而行,只見田間地頭紅旗招展,整個太陽山一派熱鬧的勞動場面。山山峁峁到處是植樹者勞動的身影。他們在農業技術員的指導下,或者量地放線,或者揮舞工具挖坑,剛剛返青的麥地里、空閑的耕地上布滿了挖好的樹坑。面對此情此景,記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巨大熱情。陪同記者采訪的雷鳴感慨地說,廣大老百姓是很質樸的,一旦當你真心想為他們辦事,他們會煥發出令人難以相信的力量。
記者問一位正在帶領全家勞動的老人,將已返青的小麥挖掉,心疼嗎?他告訴記者,心疼是心疼,可是政府真心為老百姓辦事,真是想到老百姓心坎里去了,政府又是補錢又是發放樹苗,他們相信政府,也感謝政府!
雷鳴告訴記者,老百姓之所以有這樣巨大的熱情,就是因為替老百姓辦了他們一直想辦而辦不到的事,調動起了他們致富奔小康的愿望。他說,在今后三年或者更長的一段時間,他們計劃大力發展林果業,使全縣的林果業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徹底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逐步向新的現代農業模式邁進。

決策源于發展需要
近年來,清水縣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牢抓住制約清水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著力解決事關群眾利益的大事、要事,扎實工作,各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05年,實施以牛頭河改道為主體的城區防洪綜合治理工程,實現了清水人民三十多年的夙愿,拉動了縣城建設的大發展。2006年,實施了清社公路路基工程,打通了一條山區群眾脫貧奔小康的致富路。去年以來,把工作的重心轉向農業產業化建設,為解決“三農”問題探索了一條新路子。在清水縣委和全縣人民的艱苦努力下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經濟增長的速度在全省86個縣區排名中躍升為第26位,縣域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人民群眾得到了較多的實惠。正如省政府陸武成副省長在啟動儀式上所講的,清水人民在艱苦創業、加快發展的進程中,培育形成的以“寧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清水精神,成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甘肅精神的生動實踐和重要組成部分。對清水縣所取得的突出成績,省委、省政府是充分肯定的。
在談到6431工程的決策及出臺,雷鳴說,去年,縣上就出臺了《關于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采取“雙五百”措施,即縣財政投入五百萬元,抽調五百名干部職工,狠抓農業產業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以蘋果、核桃為主的干鮮果市場行情很好,去年郭川宋川、遠門單魏等村果品收入上萬元的戶占大多數,5萬元、10萬元的戶也不少,聽之確實讓人振奮。為此,縣上經過調研論證,決定加快林果業發展步伐。靠糧食的增產是一時的。所以,我們必須走農業產業化這條路,早走早富,晚走晚富,不走不富。
雷鳴說,無論從我們面臨的形勢上看,還是從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水平上講,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就是農業產業化正處在躍升的關鍵點上,必須加大力度,推動產業化上檔升級,再上一個新臺階。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力爭完成“6431”產業化建設工程,即栽植核桃6萬畝、蘋果4萬畝,飼養畜禽300萬頭(匹、只),種植蔬菜1萬畝。以農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著力推進五大農業區域布局開發,堅持抓好畜牧、林果、經作、勞務四大農業主導產業,建設五大干鮮果產業帶,建成50個干鮮果基地,實施“1810”養雞工程、“5120”能繁母豬養殖工程和“253”蔬菜種植工程,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努力形成產業集群,堅定不移地建設產業板塊,全面實現農村經濟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林果業要加快優質無公害果品基地建設,畜牧業要發展養殖小區、專業養殖村和家庭養殖戶,經作業要突出集中連片發展大棚蔬菜,這就是我們今后的工作任務和努力方向。
一旦當我們在認識上達到了統一,便及早在去年11月份動手準備了。否則等今年春天再實施,早就錯過了大好時機!為了采購到質量好、品種優的果苗,許多鄉鎮干部都在春節還在外面奔波。秦亭鎮黨委書記陳登峰臘月26日赴山西鳳陽采購樹種,回來時已到了大年三十。回來時沒買到坐票,只好站著回來,腿都站腫了。正是由于他們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才保證了果園的適時建設。

配套政策是保障
紅太公路沿線果園集中連片,綿延26公里。一路上,都有下派個干部的群眾打成一片,共同勞動。而且還碰到了兩個意想不到的場面。在即將駛出紅堡地界時,忽然有一隊迎面而來。原來是幫扶紅堡鎮的縣委辦、檔案局、人險公司、經作站等8個縣直單位為紅堡送幫扶資金,這8個單位共籌措資金5.8萬元;在賈川采訪時,又碰到縣紀委書記妥國保來到田間,他告訴記者,縣上為了保證6431工程的實施,專門成立了督查組,由他任組長,每天深入田間地頭檢查下派干部的到崗情況;
雷書記告訴記者,為了確保五大區域開發,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我們在總結去年工作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雙八百”措施,即縣財政落實資金800萬元支持產業化經營,抽調干部800名深入生產一線包抓農業產業化和新農村建設工作。在3月7日的6431工程啟動儀式上,同時還啟動了全縣干部下基層活動活動。
雷書記告訴記者,這次活動的主要任務是,上下動員、全民動手、大干苦干40天,以10萬畝林果基地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今年的農業產業化建設。按照“南部開發、西部崛起、中部率先、北部提升、東部培育”的五大農業區域布局,建設好五大干鮮果產業帶,建成50個干鮮果基地。縣委要求,下基層干部要不負黨和政府的重托,以滿懷富民的真情、愛民的深情和創業的激情,積極投身于農業產業化建設這一偉大的實踐。要發揮聰明才智,創新工作方法,努力探索新形勢下組織農民發展生產、建設美好家園的有效途徑,引導農民群眾植樹建園、發展生產、增收致富。做到“八個一”,即“幫建一個果園,帶動一個農戶,提供一條信息,教會一套技術,創建一個協會,整修一條農路,引進一個項目,搭建一個平臺”;切實做到“四個到位”:即人員到位、時間到位、任務到位、措施到位。要認真履行好“政策宣傳員、技術指導員、發展引領員、困難幫扶員、和諧促進員”工作職責,重點做好挖坑子、栽苗子;建園子、抓帶子;強班子,引路子;興產業,助民富;解民難,辦實事。等五方面的工作。全體縣級領導要結合分管工作和聯系鄉鎮,做到“八個一”:即“聯系一個鄉鎮,帶好一支隊伍,指導一個村組,包抓一個項目,建好一個基地,培養一個典型,總結一條經驗,探索一套機制”,切實建立起包抓基地、項目、產業等責任制。各鄉鎮、各村組要緊急動員,迅速行動,不違農時,搶抓時令,按照各自的規劃,集中人、財、物資源,打好春季6431農業產業建設攻堅戰,爭取首戰告捷,為全年打好基礎。各鄉鎮、涉農部門各單位的主要領導要按照“十抓”的要求,全力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
整個采訪過程,記者一直如沐春風,感到陣陣撲面而來的動地春潮。雷鳴書記說,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帶領農民打一個翻身仗,我們的口號是:寧愿我們先吃苦,不讓后輩再受窮!這是清水精神的在新階段的再一次詮釋。(本報記者王若冰 惠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