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清水縣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隆重開幕

(清水縣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劉海仙 楊兆康)2月5日,政協清水縣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隆重開幕。該縣四大組織領導出席會議,縣委書記雷鳴作了重要講話,縣政協主席劉懷珍作了工作報告。

會議上,清水縣委書記雷鳴代表中共清水縣委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各位委員和與會同志致以親切的問候!他說, 2008年,全縣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六項主要指標增長幅度都超過全市平均增速。其中,全縣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農民人均純收入四項重要指標的增長幅度位居全市第一。在自然災害和金融危機沖擊的嚴重影響下,全縣上下知難而進、頑強拼搏,使經濟社會發展依然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實現了由追趕戰略向跨越式發展的重大轉折。所有這些,都是全縣人民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的結果,也是同縣政協富有成效的工作和全體委員的積極努力分不開的。過去的一年,縣政協在縣委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全縣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牢牢把握民主和團結兩大主題,發揮自身優勢,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為推進全縣政治、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政協常委會和廣大政協委員更加注重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建言獻策、鼓勁造勢;更加注重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圍繞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視察調研、監督落實;更加注重團結協調、凝心聚力,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做了大量增進團結、化解矛盾的工作,在參政議政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尊重和贊譽。實踐充分證明,政協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縣委對政協工作是滿意的,人民群眾對政協工作是滿意的。

雷鳴強調, 2009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第一年,是“十一五”期間實施追趕戰略,實現由夯實基礎、積蓄后勁、提升優勢向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厚積薄發、全面提速,跨越式發展的轉折年。全縣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抓住國家拉動內需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清水在“關中——天水經濟區”橋頭堡的區位優勢,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要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調整農業結構為主線,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二是以擴大工業經濟總量為目標,積極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三是以交通道路建設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四是以國家投資政策為導向,加強項目和招商引資工作;五是以建設大市場為目標,繁榮城鄉商貿流通業;六是以軒轅文化為龍頭,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七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動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八是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為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要圍繞新的目標,縣政協要充分發揮作用,繼續圍繞中心工作,服務發展大局;要繼續協調各方關系,增進各界團結,要繼續關注民生問題,化解社會矛盾,要繼續加強自身建設,提升隊伍素質。

縣政協主席劉懷珍作了工作報告, 她說,剛剛過去的2008年,是非同尋常和不平凡的一年。中共清水縣委、清水縣人民政府領導全縣人民,在抗震救災和北京奧運精神、以及改革開放30周年輝煌成就的激勵和鼓舞下,進一步弘揚“寧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清水精神,緊緊圍繞中共清水縣委十三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確定的奮斗目標和戰略部署,奪取了抗震救災的決定性勝利和災后重建的階段性成果,實施了“6431”產業化富民工程,武漢凱迪生物質能源綜合開發項目即將實施,我們為之奮斗爭取了4年的天平鐵路終于開工,結束了清水沒有鐵路的歷史!華能、中電投資集團愈百億元的2×100萬千瓦火電廠入駐我縣成功在望;“十一五”前三年以加大投資為重點的追趕戰略目標如期完成,后兩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政協清水縣委員會在中共清水縣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共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突出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中心、積極服務大局,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全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一是政治協商有序開展,協商格局得到完善。成功召開了縣政協七屆二次全體會議,推選7名委員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分別就扶貧方式的轉變和鄉域經濟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壯大、城市飲水安全等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作了有分析、有建議的發言,使委員的意見和建議直接進入黨委、政府的決策層面;聽取討論了《政府工作報告》及其他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認真組織召開政協常委會議7次、主席會議10次、委員專題座談會議8次、政府工作情況通報會2次,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的運行情況、以及農業產業化建設、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等全局性重點工作進行專題協商,為縣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協商成果不斷轉化。全委會上委員的發言,都能引起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都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專題研究,有的直接轉化為決策成果,正在實施;有的納入全縣發展規劃,有的成為各有關部門決策和改進工作的依據。二是民主監督不斷深入,充分發揮提案工作在民主監督中的主渠道作用。通過認真抓好提案質量、辦理質量和服務質量三個環節,提升了提案工作的整體水平。七屆二次會議以來,共收到委員提案84件、審查立案72件,提案辦理落實率77.7%、辦復率100%。高度關注社會熱點和民生問題。三是參政議政更加活躍,不斷完善“縣委出題目、政協搞調研、共同抓落實”的工作思路,把促進科學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緊緊抓住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性和全局性問題,堅持課題的超前性與針對性相結合、探索性與現實性相統一,注重從深層次剖析矛盾、從多方面聯系問題、從發展的角度破解難題,提升了調研視察的質量。四是團結創業局面得到鞏固。增進團結,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廣開言路,暢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弘揚“清水精神”,創新文史宣傳工作。發揮政協優勢,尋求推動中心工作的切入點。五是政協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堅持以思想建設為核心、作風建設為重點、制度建設為保證,努力加強政協自身建設,不斷提升委員的素質和履行職能的水平。

對于今年的政協工作,劉懷珍說, 2009年,縣政協常委會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擴大內需保發展、深化改革增活力、調整結構抓增收、改善民生促和諧”的要求,緊緊圍繞中共清水縣委十三屆七次全委會議確定的奮斗目標和戰略部署,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推動我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做出新貢獻。一是圍繞全縣大局,開展政治協商。精心組織政協各種例會,緊緊圍繞“產業化富民、工業化強縣”戰略的實施,就農業產業化建設的推進和“六大增收工程”的實施、四大工業園區的完善、天平鐵路過境我縣的建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強化金融工作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力度、建設“軒轅黃帝故里·華夏文明之源”等重大戰略性問題,積極開展政治協商,廣泛征求意見、匯聚各方智慧,積極向縣委提供最充分、最科學、最有操作性的決策依據。二是堅持科學發展,深入調研視察,圍繞天平鐵路開通和華能、中電投資集團火電廠入駐我縣后,全縣經濟結構布局如何進行戰略性調整;隨著全縣農業支柱產業的發展壯大,農、林、畜產品如何實施品牌戰略,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圍繞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促進民生問題的改善,對災后重建工作和城鄉飲水安全開展專項視察。通過認真總結成績和經驗,深入分析研究問題,提出有利于推動工作健康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三是高度關注民生,履行監督職能,不斷拓展監督領域、創新監督方式、增強監督實效。四是堅持團結民主,促進社會和諧,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各界的思想,以團結民主的風范匯聚各方面的智慧,以改革發展的成就鼓舞人心。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社會活力和創新精神,共同應對風險和挑戰;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等各界人士參與重大問題的協商討論;關注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為他們發展經濟、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出謀劃策;積極開展與省、市政協和周邊縣區的聯絡交流,重視發揮科技界、知識界和外界知名人士的作用,多方位為我縣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尋求支持。五是創新工作,弘揚清水精神。六是注重理論學習,加強自身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