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回顧(工業篇)
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清水縣委對外宣傳辦公室 楊兆康 張建新)近年來,清水縣積極實施“工業強縣”戰略,通過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調整產業布局,擴大招商引資和項目扶持,努力構筑工業發展平臺,筑巢引鳳,著力抓好以資源加工業為主的四大產業,探索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新路子,使全縣工業經濟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態勢,初步形成了以酒飲食品、農副產品加工、礦產資源開發和建材業等為主的地方工業產業體系。
預計至“十一五”末,全縣工業企業發展到80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戶,擁有資產總額35915萬元,從業人員3394人。工業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全縣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總產值40000萬元,較“十五”末的4310萬元增長8.3倍,年均遞增56.2%;完成增加值11000萬元,較“十五”末的1938萬元增長4.7倍,年均遞增42.1%;實現銷售收入34000萬元,較“十五”末的3378萬元增長9.1倍,年均遞增52.2%。其中列入全市考核的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預計完成總產值32000萬元,較“十五”末2234萬元增長13.3倍,年均遞增70.3%;完成工業增加值8500萬元,較“十五”末1050萬元增長7.1倍,年均遞增51.9%;實現銷售收入27000萬元,較“十五”末3378萬元增長6.9倍,年均遞增51.5%;上繳稅1000萬元,較“十五”末530萬元增長0.9倍,年均遞增13.5%。工業經濟呈現了平穩增長的態勢。
工業經濟持續增長。隨著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天水軒轅紙業、天水偉業等一批骨干企業的相繼投產運營,該縣工業經濟在國家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發展環境下,克服原材料漲價、資金短缺等一系列困難,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

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起步良好。去年以來,該縣將上邽鄉鎮企業示范區調整為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已經省工信委批準設立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成為我省第一批6個縣區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的產業園區,規劃面積4.9平方公里,現已編制完成了園區的《總體規劃》和評審,成立了園區建設領導小組,組建了園區管理服務公司,開展了首期約260畝土地收儲和園區6號次干道測繪工作,成為集聚產業發展的主要平臺。
地方骨干企業優勢明顯。集中力量培育了天河酒業、鑫燁化工、軒轅紙業、鑫昌熱力、清水甘草水泥等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效益較好的龍頭骨干企業10戶,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這些骨干企業成為推動清水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初步形成了龍頭骨干企業與小企業配套聯動、協作發展的經濟格局。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通過實施“2510”工業經濟增長點培育工程,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工業企業發展非常迅速。逐步引進了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的工業企業,并陸續建成投產運行并發揮效益。“十一五”期間,已累計引進工業項目30項,涉及造紙、水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金屬冶煉、供熱、采礦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達2億元,年均投資達4000萬元以上,成為拉動該縣工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節能減排工作深入開展。近年來,堅持把節能降耗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環節來抓,嚴把項目準入關,堅決杜絕引進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和項目。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發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產品,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全縣工業企業萬元GDP能耗每年下降4.5%以上,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工業固廢排放量控制在目標范圍內,完成了“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的階段性工作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