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共清水縣委書記 王振宇
(2011年2月23日)

同志們:
這次全縣工作會議,是春節過后召開的第一次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會議精神,按照縣委十三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縣十五屆五次人代會的總體要求,對今年各方面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再動員,因此,可以說是一次分析形勢、振奮精神,明確任務、靠實責任,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的會議。前面,分管領導對各項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縣委、縣政府兌現了2010年度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對去年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單位和納稅先進企業進行了表彰獎勵,簽訂了今年的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各位領導對分管工作的安排,我完全同意,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結合各自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把握形勢,搶抓機遇,奮力推動跨越式科學發展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夯實基礎、積蓄后勁、提升優勢、跨越發展的關鍵一年。我們必須進一步認清形勢,把握大局,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以超前的理念、飽滿的熱情、務實的措施和充沛的干勁,奮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
第一,要在把握形勢中增強跨越式科學發展的緊迫感。去年以來,我們緊緊抓住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擴大內需、支持甘肅發展和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等重大機遇,銳意進取,奮力拼搏,千方百計保增長、強基礎、調結構、促和諧,圓滿完成了既定的目標任務,全縣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都在兩位數以上,特別是大口徑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增速居全市五縣二區第一,呈現出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喜人局面。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農村貧困面大,仍然是最基本的縣情。在加快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制約因素和突出問題,主要是:農業結構不盡合理,產業發展水平較低,農民增收渠道單一;工業企業少,生產規模小,科技含量低,企業經濟效益不高;財源后勁不足,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第三產業發展較慢,旅游資源開發力度不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重,城鎮化水平低,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完善;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不夠協調,改善民生的任務艱巨。同時,有的領導干部思想觀念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不注重調查研究,不善于思考問題,受制于傳統的思維定勢,滿足于原有的工作方法,不肯動腦筋、不愿花功夫、害怕下氣力;有的鄉鎮、部門抓工作思路不清、點子不新、辦法不多,抓發展、抓項目、抓落實的措施還不到位,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還不夠強;個別鄉鎮和部門之間、部門和部門之間配合不緊,影響工作深入開展。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改進和解決。全縣各級黨政組織一定要從站在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起點、胸懷“十二五”發展藍圖、推動跨越式科學發展的高度,認清當前形勢,正視問題差距,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促進各項工作有效開展。
第二,要在搶抓機遇中掌握跨越式科學發展的主動權。盡管發展中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總體來看,我們也面臨著許多新的發展機遇和有利因素。一是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有利于我們爭取更多的項目和資金,拉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二是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省委“兩翼齊飛”、市委 “1135”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區域間的交流協作將更加密切,這有利于我們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與周邊縣區的互動合作,促進優勢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三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將更加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繼續大幅度增加“三農”投入,這有利于促進我們改善城鄉基礎設施、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有效解決民生問題,全面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四是國家批準實施《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省上將我縣確定為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試點,這有利于推動縣域工業產業升級,振興工業經濟。與此同時,廣大干部群眾不斷形成并日益增強的市場觀念、開放觀念和創新意識,以及強烈要求加快發展的迫切愿望,為加快科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礎;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的拉動效應顯著增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特色產業優勢凸顯,自我發展能力和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為加快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可以說,全縣跨越式科學發展的時機已經到來,條件更為成熟。我們必須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大膽實踐,科學發展。只要我們緊緊抓住和充分利用這些良好機遇和有利條件,堅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念,下定開拓進取、頑強拼搏的決心,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就一定能夠使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在“十二五” 規劃的開局之年實現更大的躍升。
第三,要在著眼大局中推動跨越式科學發展。全縣各級黨政組織要切實增強狠抓發展第一要務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著眼大局,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奮力推動縣域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要按照既定的思路和目標,緊緊圍繞建設富裕、文明、和諧、魅力新清水,大力實施“園區帶動、川區率先、山區提升、城鄉共建、整體推進”戰略,始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龍頭,以招商引資為抓手,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勢產業培育,不斷壯大鄉域經濟,積極發展社會事業,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新型化、三產社會化、城鄉一體化、生態文明化、社會和諧化”進程。要繼續堅持把保增長、強基礎與調結構、轉方式結合起來,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繼續堅持把統籌區域發展與推進城鎮化結合起來,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繼續堅持把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繼續堅持把融入關天經濟區建設和實現更大的跨越式發展結合起來,取得突破性的合作交流;繼續堅持把維護穩定與促進社會和諧結合起來,保證良好的發展環境;繼續堅持把長遠發展目標與短期增長目標結合起來,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繼續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與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結合起來,形成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要通過全縣上下的不懈努力,確保年內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
二、突出重點,統籌協調,全力推動各項工作深入開展
今年全縣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按照縣委十三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縣十五屆五次人代會確定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突出重點,強化措施,抓住關鍵,攻堅克難,統籌協調,推動全盤,全力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圍繞增強發展后勁,狠抓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要緊緊立足縣情實際,堅持把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增加財稅收入、增強發展后勁的重中之重,積極把握政策導向,敏銳捕捉信息,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全年爭取項目無償資金4.2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億元以上。要謀劃、篩選、論證、儲備好60項事關全縣發展的重點項目,著力加強與國家、省、市有關部門的聯系銜接,加大申報項目力度,積極爭取國家投入。要全力組織實施好東部新城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及循環經濟產業園、火車站及廣場、充國廣場、農村飲水安全、農村戶用沼氣、土地開發整理、易地扶貧搬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等61項重點項目。要采取組團招商、節會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力爭年內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項、5000萬元以上項目3項、1000萬元以上項目5項。積極參加蘭洽會、伏羲文化旅游節等節會,爭取洽談簽約一批前景看好的招商引資項目。加快礦泉水廠、機電加工等項目的實施進度,力爭早日建成投產。認真落實招商引資優惠辦法,切實為“筑巢引鳳”暢通綠色通道,確保將適合清水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引進來、留得住,早簽約、早實施、早見效。要繼續實行縣級領導包抓重點項目和招商引資工作責任制,嚴格落實項目和招商引資工作考核獎勵辦法及定期通報制度,堅持加大項目督辦、跟蹤檢查力度。要按照項目和招商引資工作實行重獎重罰,以此形成全縣上下抓項目、爭投資、促招商的濃厚氛圍,力爭使項目和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二) 圍繞增加農民收入,狠抓農業產業發展。要積極實施科技增糧工程,大力推廣全膜覆蓋雙壟溝播技術,確保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5億公斤。要緊扣全省核桃大縣和肉牛大縣建設目標,著力推進“3331”工程,大力發展林果、畜牧、經作和勞務四大農業支柱產業。林果業要抓好6萬畝干鮮果基地建設,一方面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適地適樹、規模發展的原則,建立責任機制,把好苗木關口,提高建園質量,壯大產業規模;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果園管護的長效機制,將管護責任逐級靠實到鄉鎮、村組干部和農戶群眾,選聘有責任心、懂技術的專職管理員從事果園管理。要及早捕捉果品市場信息,拓寬果品銷售渠道,著力抓好果品銷售,切實形成產出效益。畜牧業要抓好良種繁殖和重大疫病防控,新建一批規劃合理、設施先進、有規模、有檔次的養殖小區,提高規模化飼養程度。特別要大力推進養牛小區和養牛專業村建設,做好肉牛品種凍配改良,積極引進優良品種,建立飼草料青貯、加工基地,推進肉牛產業快速發展。經作業要堅持數量擴張與質量提高并重,引導群眾轉變傳統經作方式,樹立市場經營理念。要抓好示范引導,做大做強牛頭河、后川河和白駝河三大流域蔬菜基地,集中力量發展高原夏菜,建成泰山廟塬蔬菜基地。勞務業要強化農民工培訓、維權和職業技能鑒定,擴大勞務輸轉的組織規模,提高勞務收入。要充分發揮清川草業、秦源牧業、鑫淼千噸肉雞加工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大飼草儲備和蛋雞、土雞、放養雞的繁育推廣力度,并加強政策支持和信貸扶持。要進一步打造農產品品牌,加大品牌認證和注冊力度,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助推農業產業鏈條有效延伸。要全面推進50個省、市、縣級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確保公共基礎設施達到“八通六有”標準。繼續推行“整流域、跨村組、連片式開發”的扶貧方式,在新城、黃門兩鄉7村集中連片高質量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探索建立低保和扶貧政策有效銜接的試點成果應用機制,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抓好農業綜合開發和梯田、沼氣、飲水安全、農村道路等工程建設,夯實農民增收基礎,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后勁。
(三) 圍繞擴充經濟總量,狠抓工業發展。要按照“建設產業園區,培育骨干企業,發展主導產業,壯大工業經濟”的思路,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力爭年內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7億元,同比增長17%。要全力抓好以能源開發、農副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等為主的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和以酒飲食品生產為主的東關工業集中區、以礦產品加工為主的新城工業集中區、以建材加工為主的小泉工業集中區建設,完善“一園三區”管理機制,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園區道路、供排水、供電、通信等工程。要大力發展酒飲、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礦產資源開發四大工業主導產業,加快新產品開發,加大營銷力度,促進企業發展壯大。加強天河酒業品牌建設,努力把天河酒業做大做強。抓好鑫燁化工、天賜實業、金坤礦業、軒轅紙業、綠盛堂生物等企業生產經營。要落實好縣財政扶持工業園區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重點企業擴能改造和技術創新。要對符合入園條件的企業和項目在市場準入、財稅扶持、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政策支持,積極吸引大企業、大項目落戶園區。要加強工業經濟運行分析,抓好工業發展的協調服務,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四)圍繞改善發展環境,狠抓基礎設施建設。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鄉一體化水平,具體做到“三個加快”:一是立足于提高通暢水平,加快交通道路建設進程。要繼續做好天平鐵路、莊天二級公路清水段建設的協調、配合、服務工作,完成莊天二級公路縣城至紅堡、縣城至溫泉支線建設和黃門至新城通鄉油路工程,爭取立項并啟動實施金集至鍛壓機床廠等聯網路建設。二是立足于提升城市品味,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城區開發建設進程。要按照“一心傍一帶、一軸連三區”的總體規劃,全力抓好東部新城區開發建設,建成規劃14號路、豐盛路等道路和充國廣場,配套完善供排水、供電、供熱、綠化等市政服務設施,使東部新城區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繼續構建“五橫九縱”的城市道路骨架體系,啟動火車站廣場和軒轅湖建設,完成規劃6、7號路建設和軒轅橋建設,全面建成翻板壩和牛頭河十里風情線,加快金河商場改造和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實施金水河污染治理工程。規范發展房地產業,全面完成鑫盛廉租房建設。鞏固擴大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成果,積極爭創省級園林縣城。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深入開展“和諧城管建設年”活動,加強城市綜合管理,進一步改善市容市貌。三是立足于完善服務功能,加快小城鎮建設進程。要加強對小城鎮開發建設的指導、督查和服務。按照“六個一”標準,抓好紅堡、白沙、秦亭、松樹、豐望等12個小城鎮的綠化、亮化、環衛設施和農商貿市場、商業一條街等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實施小城鎮供水、農村危舊房改造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同時,全力抓好永清鎮李溝村等20個城鄉一體化試點村建設。
(五)圍繞培育開發市場,狠抓商貿旅游業。要以擴大消費、拉動內需為切入點,以建設和完善城鄉市場、改造和提升商業網點為重點,加快城鄉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積極推行現代營銷方式,發展現代流通業,保持消費品流通市場繁榮活躍。要繼續實施“家電下鄉”,推進“萬村千鄉”、“退市還路”等市場建設工程,組織開展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活動。提升家樂購物廣場和農商貿、楊家林綜合市場運營質量,新建東關蔬菜果品綜合市場、王河馬鈴薯批發市場和隴東、草川鋪干果市場,完成秦亭、白沙農貿市場續建任務,擴大縣城畜禽交易、白駝生豬等市場規模,重視城鎮便民市場建設。要積極推進以縣城為主體、以集鎮為結合部、以村組為終端的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年內新建1個物流配送企業,每個鄉鎮發展2個配送部,發展各類商業網點150戶,全縣商品配送覆蓋率達到70%以上。同時,以創建溫泉4A級生態旅游景區為抓手,加大旅游資源宣傳推介力度,加快溫泉游客中心建設,扎實做好趙充國陵園、花石崖、軒轅谷、秦子鋪遺址、李虎墓等景點的修繕保護工作,積極發展農家樂旅游,打造旅游品牌,推動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六)圍繞增收節支,狠抓財稅金融工作。要努力做大財政經濟,進一步提升財政支持發展的能力。加強財源建設,著力培育效益型財源,夯實財政增收基礎,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全年實現大口徑財政收入1.52億元,增長1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210萬元,增長15%。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加強重點稅源的動態管理,保證財政收入及時、足額、均衡入庫。要切實轉變財政職能,集中財力辦大事,保證“三農”發展、社會事業進步、民生保障和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的支出及時到位。積極推行部門預算,加大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非稅收入管理力度,理順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加強財政監管,規范財經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金融協調服務,引導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信貸支持力度,努力增加信貸總量。
(七)圍繞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狠抓社會事業發展。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圍繞創建全市教育先進縣,以鞏固提高“兩基”成果為重點,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建設,嚴格督查和評估,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完成縣二幼綜合樓建設,建成縣三幼和遠門中心小學等10所校安工程。加強對農村中小學的扶持,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繼續爭創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加強與省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科技合作,抓好蘋果、核桃標準化生產科技示范園建設,增強科技成果在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和第三產業中的轉化、推廣與應用效果。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行縣鄉醫療機構基本用藥統一配送和零差率銷售。強化衛生機構經營管理,推進衛生人才引進和培養。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抓好縣醫院、中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的管理和等級評審。進一步完善運行機制,切實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水平。鞏固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創建成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狠抓各項節育措施落實,積極兌現“獎優免補”政策,努力提高計劃生育工作水平。啟動實施軒轅文化園,高標準建成清水大劇院。加快秦亭等13鄉鎮文化站建設,實現鄉鄉都有文化站的目標。加大軒轅文化研究開發力度,進一步挖掘和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大廣播電視覆蓋面,打造精品欄目,增強宣傳報道的綜合實力,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八)圍繞激發發展活力,狠抓改革開放。要鞏固縣政府機構改革成果,完成鄉鎮機構改革任務。鞏固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成果,抓好各項配套改革。探索土地流轉模式,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縣城和小城鎮落戶條件,解決好農民工在城鎮的就業和生活問題。深化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提升公務員管理水平。加強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城市的聯系溝通、交流合作,通過交通對接、產業協作、旅游聯動、商貿流通、文化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和發展潛能。通過開放開發,努力拓寬對外宣傳渠道,提高清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九)圍繞構建和諧清水,狠抓民生保障和維護穩定。要著力抓好社會保障工作,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抓好救災救濟、城鄉低保、醫療救助工作,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幫扶力度。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和教育“兩免一補”等政策,推進城鄉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五大社會保險。全力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改善困難居民住房條件。集中精力辦好年內省、市、縣確定的惠民實事,有效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多渠道開辟公益性就業崗位,鼓勵就地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要嚴格執行維穩工作責任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安全生產,全力抓好交通、建筑、非煤礦山、消防和公共場所安全工作。全面貫徹民族宗教政策,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順。認真做好民主黨派、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致力于推動跨越式科學發展的偉大事業。
(十)圍繞強化政治保證,狠抓黨的建設。要采取豐富多樣的方式,積極開展建黨90周年慶祝活動。加快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切實推進理論武裝和思想宣傳工作。要認真開展文明單位、行業、村鎮、社區、家庭和“十星級”文明戶創建工作,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上水平。要以“五五百”示范創建工程為抓手,繼續實施“五大先鋒工程”,推行公開承諾制度,深入推進黨群共建,確保創先爭優活動扎實開展。要精心組織實施好縣、鄉換屆工作,嚴肅換屆紀律,營造風清氣正的換屆環境,確保換屆工作順利進行。要深入開展“五好”班子創建活動,不斷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探索完善科級干部差額選任辦法,加大競爭性選拔干部力度。認真落實“四項監督制度”,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和群眾滿意度。健全完善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重點加強對主要領導干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規范領導干部用權行為。要分領域推進農村基層組織、機關、社區和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突出抓好鄉鎮黨組織建設,認真落實鄉鎮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深入實施村干部素質提升工程,健全村干部考核管理辦法,探索實踐“支部+協會+產業”新模式,增強村級組織功能。繼續實行領導干部抓黨建聯系點工作制度,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促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勤政為民。認真抓好基層黨務公開,深化政務公開,不斷加強行政監察、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加大違紀違法案件查處力度,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