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考評新機制 激活發展新引擎
——清水縣推行“十星”制和“責、諾、評”考核辦法

(2月13日,清水縣召開全縣工作座談會,由81個部門、單位負責人承諾工作任務完成時限與工作標準)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現縣十四次黨代會確定的奮斗目標,超額完成全縣“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清水縣在總結以往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考核辦法的基礎上,改革創新考核評價機制,推行鄉鎮“十星”制和部門“責、諾、評”考核辦法,將考事、評績與用人相結合,充分發揮考核的導向、激勵和約束作用,調動各鄉鎮、部門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全縣上下營造主動承諾辦大事,真抓實干謀發展的濃厚氛圍,更好地促進各鄉鎮、各部門工作任務的落實,為建設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部門進行承諾)
推行鄉鎮“十星”制和部門“責、諾、評”考核辦法,是清水縣新一屆領導班子在實施“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關鍵時期實施的一項重大改革,是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量化考核指標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加強工作考核、有力督促檢查、全面推動工作落實的一次重大探索。新的考核辦法突出“四個創新”,體現“四個轉變”,對于激發全縣上下干事創業的熱情,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創新確責方式,由下達任務向請求任務轉變。各部門立足本職,結合全縣今年發展的總體目標、部門發展實際和跨越式科學發展的要求,主動研究制定出年度工作責任書,自立軍令狀,經四大組織分管領導同意,與縣上主要領導簽訂責任書確責。確責方式的創新,切實轉變了部門被動接受縣上下達任務的局面,增強了各部門領導著眼全盤工作、主動謀求發展的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激發了各級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二是創新履責方式,由推促落實向承諾辦事轉變。部門、單位負責人結合年度工作責任書,對工作任務完成時限與工作標準向全縣人民做出鄭重承諾,由電視臺錄像,公開播放,接受全縣人民監督。這是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公仆意識,主動請戰,自加壓力,奮發進取的創新之舉,對轉變工作作風,凝聚發展合力,鼓舞士氣有著重要意義。同時讓群眾有的放矢地監督和配合部門的工作,更加有利于目標任務的完成和承諾的兌現。
三是創新評分標準,由量化打分向定性評星轉變。鄉鎮“十星”制考核內容分為經濟發展星、產業建設星、鄉村建設星、社會管理星、民生改善星、教育質量星、文明進步星、黨的建設星、機制創新星、工作亮點星。職能部門視其工作難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合理確定“十星”分值,鄉鎮對照“十星”標準,對已經完成并經過自驗后認為達標的工作,及時向縣績效考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申請考核驗收,縣績效考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及時考核驗收,對月度、季度、年度鄉鎮得“星”及積分情況及時公布。“十星制”考評標準解決了鄉鎮之間資源不對稱、項目不平衡、評分不統一的突出問題,既有利于各鄉鎮主動謀劃全盤工作,統籌協調發展各項事業,又有利于深入挖掘自身資源優勢,發揮自主創新能力,集中力量辦亮點、抓特色、求突破。
四是創新考評方式,由年終考核向常態化考核轉變。縣上圍繞與各部門簽訂的年度工作責任書和其作出的承諾,堅持一事一評,動態考核的原則,及時開展事中督查、事后考核,深化年終綜合考評,嚴格兌現獎罰,并對承諾事項完成情況及評定結果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真正體現了把考核工作作風與促進承諾兌現相結合,把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把組織考核與群眾監督評議相結合,把考核評定與獎優罰劣、選人用人相結合,使考評活動貫穿于整個工作的全過程,有利于提早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完善,避免“亡羊補牢”,確保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與各部門簽訂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

(與各鄉鎮簽訂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