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現縣十四次黨代會確定的奮斗目標,超額完成全縣“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清水縣在總結以往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考核辦法的基礎上,改革創新考核評價機制,推行鄉鎮“十星”制和部門“責、諾、評”考核辦法,將考事、評績與用人相結合,充分發揮考核的導向、激勵和約束作用,調動各鄉鎮、部門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全縣上下營造主動承諾辦大事,真抓實干謀發展的濃厚氛圍,更好地促進各鄉鎮、各部門工作任務的落實,為建設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2月13日召開的全縣工作座談會上,由81個部門、單位負責人對各單位工作任務完成時限與工作標準做了承諾。農口各部門鄭重承諾,2012年將按照全縣“5551”發展戰略的總體思路,大力推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狠抓農業產業化增收富民工程,促進農業農村各項工作跨越式科學發展。

中共清水縣委農村工作部
2012年工作目標責任承諾書
按照全縣“5551”發展戰略的總體思路,結合工作實際,2012年縣委農工部鄭重承諾,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協調、指導、督查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建立農口部門聯系會議制度,定期不定期召開會議,及時掌握全縣農業農村工作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為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提供依據;搞好鄉鎮十星制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的修訂和年度考核的有關工作。
二是按照農業產業化“4116”增收富民工程,督促抓好4個10萬畝示范點(10萬畝林果基地建設示范點,其中當年新建6萬畝、鞏固提高4萬畝;10萬畝全膜玉米種植示范點;10萬畝經作產業種植示范點;10萬畝馬鈴薯種植示范點)、每年凈增肉牛1萬頭、每年勞務輸轉6萬人。利用三年時間打造西靈山3萬畝核桃基地1處,鐵爐梁鄧溝流域2萬畝核桃基地1處,王河鄉林溝流域1萬畝核桃套種馬鈴薯基地1處。督促抓好旱作農業全膜玉米種植,建成3萬畝點1處,2萬畝點1處,1萬畝點3處。嚴格落實2012年農業農村工作示范點、示范基地創建方案,確保把各項建設任務落到實處。
三是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工作:①完成全縣城鄉一體化總體方案和18個縣級城鄉一體化試點村規劃編制以及10個新農村建設市、縣級片帶示范村的規劃編制任務。②組織實施好20個市縣級城鄉一體化試點村建設和10個市、縣級新農村示范村建設,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主導產業培育。同時鞏固完善50個省、市、縣級新農村示范村、推進村的建設。③對莊天二級公路、桐溫公路沿線的5鄉鎮29村實施“一池”、“兩改”、“三化”工作。(建立垃圾池,危房危墻改造和涂白,硬化、亮化、綠化)
四是認真抓好農業和農村工作四項專項治理整頓工作(農村能源沼氣建設、歷年建園管理、人畜飲水工程管理、畜牧養殖小區管理)。
五是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政策的督查和落實力度,確保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六是按上級要求完成白駝鎮姚黃村農村固定觀察點的常規調查、專題調查、綜合調查工作。
七是及時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它各項工作,為縣委、縣政府提供農業農村方面的材料,同時完成省市交辦的專題調研。
八是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層層靠實責任,完不成任務者嚴格追究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通過努力工作,確保2012年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和新農村建設工作在全市年度考核中進入前三名。
承諾單位:縣委農工部
承諾人:竇明輝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清水縣扶貧辦
2012年工作目標責任承諾書
按照會議安排,圍繞2012年全縣扶貧開發重點工作任務,結合目標管理責任書,我向縣委、縣政府鄭重承諾如下:
一、認真完成各項工作
一是緊緊抓住我縣被納入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良好機遇,爭取全縣重大項目列入省市項目規劃,多列貧困人口。二是以“十二五”規劃為指導,圍繞“5551”戰略,精心篩選、科學規劃、及時申報2012年的扶貧項目。產業化扶貧投入1200萬元,落實干鮮果基地建設30000畝,高標準建成白沙西靈山、遠門鐵爐梁兩個萬畝核桃示范基地,建蔬菜大棚333座,種植高原夏菜625畝,養牛560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900萬元,用于村組道路、堤防、機修梯田等項目建設;科技扶貧投入500萬元 ,培訓“兩后生”1404名、勞動力轉移培訓250人、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5000人(次)。三是按照“培育主導產業、改善生活條件、開發貧困片帶、創新扶貧機制”的思路,抓好鐵爐梁4鄉8村整村推進項目的規劃實施。協調整合發改、財政、交通、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的項目,提升扶貧開發整體水平,打造全市扶貧工作亮點工程。四是全力抓好全市科學發展示范點——白沙鄉整鄉推進試點項目建設。五是完成清水縣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編制和新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的識別及建檔立卡工作。六是深化社會幫扶。按照“領導聯鄉,部門幫村,干部包戶,社會參扶”的思路,啟動新一輪部門幫村扶貧工作。并協調落實各類幫扶資金400萬元以上。七是進一步加大世行貸款回收力度。力爭年內回收世行貸款50萬元以上。八是加強扶貧項目的后續管理。建立扶貧項目管理長效機制,對近年實施的林果和養殖項目進行回頭看,提高項目效益。九是統籌兼顧,全面協調,認真抓好黨建、精神文明、黨風廉政、綜治、信訪、安全生產、依法行政、計劃生育、項目和招商引資等各項工作。
二、主要措施
一是靠實責任。堅持 “目標管理責任制”、“劃片分組包抓項目責任制”、“行政技術雙軌承包責任制”、“項目督查責任制”。進一步靠實縣、鄉、村干部工作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按期高質量完成各項建設任務。二是強化管理。對工程類項目實行招標制;對項目質量、工期實行監理制;在項目驗收上,實行“三驗三簽”制;健全項目資料檔案管理機制;嚴格按照《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使用扶貧資金,嚴把項目建設中的每個關口,堅持竣工一項,驗收一項,報賬一項。三是加強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渠道、全面宣傳新時期扶貧開發有關政策,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注、關心、支持全縣扶貧工作的濃厚氛圍,促進扶貧開發穩步發展。四是轉變作風。加強扶貧隊伍自身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協調能力。以飽滿的精神、嚴謹的態度、扎實的工作服務鄉村。通過努力,我辦將力爭在全市扶貧工作年終考核中獲得第一名。
承諾單位:清水縣扶貧辦
承 諾 人:馬小平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清水縣農業局2012年工作目標責任承諾書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今年全縣農業工作要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化建設“4116”增收富民工程,重點抓好“12111”(即“一工程、兩突破、一基地、一提升、一加強”)農業工作,力爭在全市考核中糧食生產繼續保持第一,蔬菜生產爭三保四(追趕武山、甘谷,超越麥積、秦州),為保證按期完成任務,特向縣委縣政府做出如下承諾:
抓好“一工程”:即抓好以旱作農業技術推廣為主的地膜增糧工程。完成糧食播種總面積62萬畝。其中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5萬畝,建成西部3萬畝、中部2萬畝、東部、南部、北部和太坪梁各1萬畝的6個萬畝點,于3月底前完成頂凌覆膜工作;全膜覆土穴播小麥5萬畝,建成永清鎮馬溝村、白駝鎮劉坪村、紅堡鎮麻池村等5個千畝示范點,于10月底前完成。確保在正常年景下糧食總產量達到1.5億公斤以上,油料總產達到0.16億公斤。
實現“兩突破”:即在發展蔬菜產業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方面實現新突破。在發展蔬菜產業方面,分期完成蔬菜種植10萬畝。重點落實好蔬菜生產“六個一”目標:建成1個萬畝蔬菜產業地基,即建成以泰山廟塬、溫溝等城郊五個千畝“菜籃子”示范基地和紅堡咀頭村等10個蔬菜種植專業村為重點的牛頭河流域蔬菜產業地基;組建1個蔬菜產業集團公司;建成1個百畝蔬菜育苗基地;建成1個蔬菜新品種展示園;建成1個千噸以上蔬菜儲藏庫;建成1個蔬菜專營平價超市。以上任務均于10月底前全面完成。在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方面,按照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農業生產要依靠科技,農業科技要服務生產”的要求,今年要繼續以院地合作為抓手,進一步加強與省農科院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及天水農校等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把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引入我縣,選擇適宜區建立糧食、蔬菜、特色產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推廣“科技展示田”。適時邀請專家、教授親臨我縣指導和培訓更多、更新、更全的科技人員和重點科技示范戶。全年舉辦各類培訓班50期,培訓新型農民3萬人(次)以上,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8個,切實加快科技興農步伐。
打造“一基地”:即打造隴東南最大的良種馬鈴薯擴繁基地。以王河鄉2萬畝脫毒馬鈴薯示范基地為中心,以松樹、秦亭、草川等鄉鎮為重點,種植地膜馬鈴薯5萬畝,帶動全縣完成馬鈴薯種植13萬畝。創建王河鄉林溝流域1個萬畝示范點和松樹代王梁、草川馮山梁、秦亭薛趙梁3個千畝以上示范點,于5月底前完成種植任務。
推進“一提升”:即以擴規模、提質量、創品牌、增效益為目標,著力提升半夏、大麻、葵花等經濟作物特色產業優勢。在山川適宜區種植半夏2萬畝,大麻1萬畝,葵花3萬畝,進一步抓好特色農產品品牌、產地認證工作,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突出“一加強”:即加強農機安全管理、農民減負、農業綜合執法和項目爭取工作。以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為帶動,使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12萬千瓦,農機監管各項指標全部達到省市要求。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的監管力度和農業綜合執法力度,積極開展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活動,落實好強農惠農政策,維護農民群眾合法權益。積極向省市爭取無償投資達1650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1000萬元。
認真抓好黨建、精神文明、黨風廉政、綜治、信訪、安全生產、依法行政、計劃生育等各項工作。完成縣委、縣政府階段性中心工作。
承諾單位:清水縣農業局
承 諾 人:蔡小明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