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八項重點” 開展“八個行動”取得“八大成效”
清水縣扎實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

清水縣在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提出了牢牢抓住“八項重點”,認真開展“八個行動”,務求取得“八大成效”的要求,真正把此項行動打造成機關形象提升工程、干部能力鍛造工程、群眾滿意的德政民心工程。

牢牢抓住“八項重點”:一是必須狠下功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結合“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必須緊緊圍繞林果、經作、畜牧、勞務四大主導產業,因村因地制宜,分類分戶施策,逐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切實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格局,使貧困戶收入渠道進一步拓寬,收入來源不斷穩定。二是必須狠下功夫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順應群眾的意愿,大力加強農村道路、飲水、梯田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等問題。三是必須狠下功夫推進新農村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必須按照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五個一體化的要求,把城鄉一體化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改善貧困村的人居環境,把農民的家園建設的更加美好。四是必須狠下功夫做好教育農民的工作。必須做好法律法規的宣傳,科技生產知識的培訓,提高農民經營管理水平和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實現培養新型農民這一目標。五是必須狠下功夫做好邊遠山區的農村教育工作。必須高度重視農村教育工作,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地區傾斜,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著力解決貧困戶孩子上不起學、輟學嚴重的問題,決不能讓一個兒童因貧困而失學。六是必須狠下功夫做好貧困村的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必須通過幫扶,解決貧困村醫療基礎條件差,技術水平落后的問題,確保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決不能讓一個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七是必須狠下功夫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必須著眼于村級陣地、村兩委班子、農村黨員發展三個方面,加強村級陣地建設,建成一批標準化的貧困村陣地。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建設一批具有引導、示范、帶動作用的優秀村級班子。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發展一批優秀青年加入黨組織,發揮其先鋒帶動作用,真正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八是必須狠下功夫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必須要真正送法律政策、送服務、送溫暖到群眾中去,拓寬農村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建立健全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機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和辦法,妥善解決農村社會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確保貧困村的事有人管,貧困戶的困難有人問,鄰里之間的矛盾有人理。

認真開展“八個行動”:幫助貧困村制定一個奔小康的發展規劃。進一步明晰發展思路,描繪發展藍圖,確保脫貧致富不走彎路;培育一個主導產業。明確主攻方向,抓住脫貧致富的關鍵,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組建一個村民信任和滿意的村兩委班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出一個以上脫貧致富的點子。幫助貧困村和聯系戶深入分析貧困原因,讓群眾脫貧致富的愿望變為現實;辦一件以上群眾急需的實事。找準影響和制約發展的困難和問題,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為貧困村或特困戶辦一件群眾急需辦的實事好事,讓群眾得到實惠;資助一名以上貧困家庭子女上學。對貧困家庭子女上學困難的,要采取適當方式給與幫助,確保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業;實施一項以上扶貧開發項目。采取爭、引、聯等方式,努力為貧困村落實至少一項扶貧開發項目,進一步拓寬貧困村和特困戶增收門路,夯實脫貧致富的基礎;破解一個以上影響社會穩定的難題。認真調查排摸各種社會矛盾和糾紛,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努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務求取得“八大成效”:一是貧困戶的致富信心日益增強,脫貧能力日益提升,生活質量日益改善,收入水平日益增長。二是貧困村的基本條件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明顯改觀,干群關系明顯和諧,兩委班子明顯加強。三是各級干部普遍受教育。使領導干部決策水平不斷提高,深化對縣情的了解,加深與農民的感情,增強駕馭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的能力;使一般干部實踐能力不斷增強,進一步熟悉黨的農村政策和農業科技知識,提高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本領。四是農民群眾得實惠。對政策法規進一步明白,發展思路進一步清晰,致富門路進一步寬廣,農民收入進一步增加。五是三農工作上臺階。農業不斷增效,農村更繁榮,農民更富裕。六是基層基礎更牢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的工作創新能力、領導發展能力、凝聚群眾能力、致富帶富能力和維護穩定能力進一步提升。七是社會事業更協調。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向貧困村傾斜,使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均衡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八是加快發展有突破。實現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脫貧致富,使加快整體脫貧步伐、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有突破口和切入點,不僅使貧困面縮小,使貧困程度減輕,而且為全縣奪取跨越式科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