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至11日,省委組成由省委督查室主任潘勝強帶隊,省委辦公廳綜合信息處調研員王宏、省委辦公廳信息辦副主任魏玉明、省委辦公廳調研處干部張小華一行4人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調研督查組,在天水市委副秘書長、督查室主任崔玉軍的陪同下,先后深入清水縣山門鎮山門村、高橋村,黃門鄉臺子村、白沙鄉桑園村采取聽取匯報、隨機抽查、群眾座談相結合的方式對清水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進行了全面調研督查,在隨后召開的匯報會上,省委調研督查組對清水縣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

省委調研督查組認為,自全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動員開展以來,清水縣縣委、縣政府把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作為省委1號工程,領導重視、行動迅速、精心組織、嚴密部署、措施新穎、氛圍濃厚、工作扎實,各項工作動手早、抓的緊、落得實、有力度、有創新、有成效、創造了很多先進的工作典型和經驗,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項工作值得肯定。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超前實施“六民”活動。在去年縣鄉換屆之后,清水縣委、縣政府結合縣情實際,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提出并大力實施了以“聽民聲、訪民意、集民智、理民事、解民憂、暖民心”為主題的進十村訪百戶活動的思路和構想,為響應今年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打下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確保全面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貼得上、跟得緊、見實效。
二是緊密結合產業建設。結合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單位幫抓精品園,干部幫建示范戶”主題活動。緊扣當前農業生產的大好季節,組織縣直單位和全體干部職工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干鮮果基地建設和全膜玉米覆膜工作。要求每個單位必須幫助貧困村建設一處1000畝以上的干鮮果和全膜玉米基地,每個干部必須幫助幫扶戶建設2畝以上的科技示范園。先后幫助農戶完成干鮮果基地建設5.1萬畝,覆膜15.64萬畝,建成了西靈山東擴西延3萬畝優質核桃示范基地、鐵爐梁鄧溝流域2萬畝優質核桃示范基地、王河鄉林溝流域1萬畝核桃基地、郭川鄉爺寺灣千畝優質蘋果示范基地等一大批各具特色、建設規模大、發展前景好、具有示范引導作用的農業產業化基地,實現了產業發展與聯村聯戶的有機結合,提升了雙聯工作的層次和水平。

三是立足實際制定規劃。在發展規劃的制定上,重點做了三項特色工作,即以貧困村為重點,突出六個結合(與上級政策相結合、與縣上思路相結合、與村情實際相結合、與農民意愿相結合、與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科學合理地幫助制定聯系村扶貧開發奔小康的發展規劃。以貧困戶為重點,突出六個需要,即生產、生活、住房、上學、就醫、文化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聯系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發展計劃。以幫扶干部為依托,突出六個優勢,即崗位、專業、信息、人脈、地緣、資金優勢,全方位地做好聯村聯戶為民辦實事工作打算,進一步明晰了發展思路,各項工作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很強,有效確保了脫貧致富不走彎路。
四是宣傳動員有聲有色。創新宣傳機制,采取入戶教育、田間地頭、文藝引導、集中培訓、實地考察、黨建促進五種模式,全方位多層次開展了宣傳工作,特別是采取文藝小分隊的形式,組織快板、小品等精彩節目,深入田間地頭演出,把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精神送到了鄉親們的心里,激勵大家心連心、手挽手、肩并肩,共同脫貧致富奔小康,使群眾在笑聲中得到教育,干群關系在笑聲中得到融洽。
五是民主確定幫扶內容。實行“三審”、“一定”、“一公開”制度確定幫扶戶,確保了把最困難的、把最貧窮的納入幫扶對象,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公認、公道,讓縣委、縣政府放心,讓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特別是省農牧廳在幫扶白沙鄉桑園村采取參與式農村評估(PRA)方法,科學確定幫扶內容,實行“六個農民說了算”,即,幫扶農戶有幾戶,發展思路定什么,富民行動干什么,矛盾糾紛有哪些,兩委班子怎么樣,幫扶效果好不好,都由農民說了算。讓農民全程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全過程,走出了一條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構建和諧新農村的新路子。
六是各項制度創新務實。制定了聯村聯戶行動十步走流程圖,分階段、分步驟把每一環節、每一方面的主要任務、具體要求、具體措施以圖表、箭頭的方式,直觀地反映出來,做到了工作目標一目了然、操作措施有據可依、行動時限明確具體、程序步驟科學合理,對全面指導全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行單位向貧困村承諾,干部向貧困戶承諾的“雙項承諾”活動,較好地解決了“干部明白怎么干、單位明白怎么管、群眾明白怎么幫”的問題。實行聯絡員制度,更好的解決了與省市聯系幫扶單位搞好協調聯絡和服務工作,有力的促進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