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全市土地流轉暨規模建園現場會在清水縣召開,天水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楊維俊,市政府副市長王鈞,市政協副主席楊發元帶領市委辦、市政府辦、市人大農工委、市農工部、農業局、林業局、扶貧辦、水務局、財政局、發改委負責人,各縣、區政府主要領導、分管農業的領導及縣區農業局、林業局、果業局負責人,深入清水縣隴東鄉核桃示范園、西靈山三萬畝標準化優質核桃基地現場參觀了清水縣土地流轉暨規模建園情況。清水縣四大組織領導劉天波、馬越垠、趙云清、牛永禎、馬利民、梁桂林、周具珍陪同參觀。
現場參觀完后,在清水溫泉度假村,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楊維俊主持召開了會議,總結交流了土地流轉和規模建園的經驗和做法,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今后一個時期全市土地流轉和規模建園等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會上,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楊維俊作了重要講話,副市長王鈞總結了前階段全市土地流轉和規模建園工作并安排部署了下階段農業農村各項工作,麥積、清水、甘谷三縣區介紹了土地流轉和規模建園工作經驗。

(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楊維俊講話)
楊維俊指出,規模建園和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升,提高了農業產業開發的綜合效應,增加了農民的土地性和工資性雙重收入,促進一部分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加快了農業的產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各縣區、農口各部門一定要繼續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工作措施、探索發展模式,促使規模建園和土地流轉工作再上新臺階。
通過參觀示范點、聽取經驗介紹,楊維俊認為,各縣區規模建園主要體現了大手筆謀劃、高起點規劃、綜合性開發、多項目整合、高質量建設、高效益產出的特點。楊維俊要求,各縣區在規模建園方面要因地制宜形成適度規模;要加強規模建園綜合配套建設;要提高管理水平和經營水平;要繼續探索新的好的模式,鞏固建園成果,確保早日見效益。
楊維俊強調,全市土地流轉目前主要有規模建園分期流轉、能人大戶轉包流轉、經濟合作社協作流轉、龍頭企業規模流轉、分戶自愿互換流轉、土地入股分紅流轉等形式,各縣區要結合各自實際進一步探索、完善適合本縣區推廣的模式,使土地流轉更具規模化,產生更大的成果和社會效應;各縣區、農口各部門要加強對土地流轉工作的領導,培育、樹立典型,引導群眾積極參與;要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和不論采取何種流轉形式,流轉的雙方當事人都不得改變土地的集體所有權性質,不得改變耕地的農業用途,不得侵害農戶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三個不得”的原則;要繼續加強政策指導和跟蹤管理,做到流轉一片,見效一片;要嚴格把握政策界限,形成推進土地流轉的共識和內在動力,促進土地流轉工作有序健康發展。
楊維俊要求,各縣區的春季植樹造林和干鮮果園補植補造工作要繼續加強;麥田管理、病蟲害防治工作要高度重視;畜牧防疫、規模養殖要繼續抓好落實;水利、水保項目爭取和實施要加快進度;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要加大力度,在創新做法上要有新的突破;農村各種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信訪維穩工作要落實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要整體推進;農業示范點的建設要有成果,產業開發要突出地域特色、堅持可持續發展;要以這次全市土地流轉暨規模建園現場會為契機,總結成績、尋找差距,再安排再部署、再添工作措施、再鼓工作干勁,再掀農業農村工作新高潮。

(副市長王鈞講話)
王鈞說,通過參觀示范點、聽取經驗介紹,全市土地流轉暨規模建園工作呈現出領導重視,強力推動;機制靈活,政策優惠;建設標準高、精品亮點多;企業帶動,延長鏈條的特點,各縣區要通過這次現場會,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王鈞要求,各縣區、農口各部門要準確把握全市農業發展已到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起步階段這一特征,并立足于這一階段性特征,把握規律,找準重點,突破難點,切實增強加快土地流轉和規模建園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土地流轉工作,在今后土地流轉工作中,必須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和“三個不得”的原則,集中抓好政策宣傳、出臺優惠政策、總結推廣經驗、堅持規范管理四項工作,推動土地流轉工作有序開展,加速產業基地規模建設;要繼續加快推進特色產業規模建園進程,要注意處理好面的擴張和點的培育關系、處理好群眾建園與企業大戶建園的關系、處理好建設與管理的關系,確保規模建園取得實效。
王鈞強調,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土地流轉和規模建園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擔負起組織、引導、協調的職責,認真研究部署,制定和落實相關政策措施,推動土地流轉向更深、更高層次發展;各縣區、市直農口各部門要認真總結、宣傳、推廣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建園工作中的先進典型經驗,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辦大點、建亮點,建立一批能充分體現產業特色的示范點,以點帶面,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建園工作實現新的突破;要圍繞今年農業農村工作各項任務,認真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做到任務、責任、時限、措施“四落實”;各級領導要加強對重點工作的督促檢查,及時協調解決土地流轉和規模建園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此項工作順利推進;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全力推進,務求實效,努力促進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王鈞還就當前全市小麥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畜牧防疫、防汛工作及農業農村各類項目建設工作作了詳細安排部署。

(清水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介紹土地流轉暨規模建園經驗)

近年來,清水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直有關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緊緊圍繞到“十二五”末建成優質干鮮果基地60萬畝的目標任務,堅持把林果業放在全縣四大支柱產業的首要位置,作為強農富民增收的“一號工程”來抓,按照“打果品牌、念畜禽經、發勞務財、建蔬菜園、富全縣民”的發展思路和建設“全省核桃大縣”的奮斗目標,多措并舉,發展優質干鮮果基地達45.8萬畝,其中核桃30.8萬畝、以蘋果為主的鮮果15萬畝,已成為率先帶動全縣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的最大亮點。今春,清水縣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在全市建設百萬畝優質林果基地”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圍繞打造10萬畝林果基地示范點,遵循“統籌規劃、規范標準、鼓勵規模”的原則,著力在“夯實數量擴規模、加強管理提質量、創建品牌增效益”上下功夫、求突破,新建優質干鮮果基地7.4萬畝,完成老果園補植補造5.9萬畝,超額完成了以核桃和蘋果為主的干鮮果基地建設任務,實現了一季度農業農村工作的“開門紅”。目前,全縣已基本形成了“東南北部以干果為主、中西部以鮮果為主”的果品產業布局,干鮮果基地建設呈現出規模化、基地化、標準化、產業化的良好發展態勢。

(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介紹清水縣2012年農業農村工作進展情況)
該縣主要抓了八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規劃早部署,上下聯動促落實。堅持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建園要求,制訂了《全縣干鮮果基地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由部門和鄉鎮一次規劃,分年實施,做到了“總體有目標、長期有規劃、年度有方案、鄉鎮有大點、村組有特色”。二是抓宣傳增合力,形成共識夯基礎。堅持“政府引導、部門協作、鄉鎮實施、群眾受益”的建園原則,采取廣播、電視、專欄等各種方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干鮮果基地建設的思路、目標以及投產果園帶來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充分認識在當地自然條件下發展干鮮果產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將全縣上下的思想和行動全面統一到發展林果產業上來。三是抓整合辦大點,示范帶動樹典型。堅持實施農業產業化“4116”增糧增收富民工程,將其中的建設10萬畝林果基地作為重中之重。堅持“整合項目辦大點、示范帶動樹典型、整流域推進促全面”的思路,積極整合財政、農綜、發改、農業、林業、扶貧、水利等項目,今年集中打造了西靈山東擴西延3萬畝核桃示范基地、鐵爐梁鄧溝流域2萬畝干鮮果示范基地、王河林溝流域1萬畝核桃示范基地、金集、賈川2鄉鎮觀溝流域5000畝蘋果示范點、草隴路兩側5000畝核桃示范點、白駝鎮玉屏灣等千畝以上示范點14處。四是抓機制定責任,嚴把“九關”強基地。堅持實行“工程統一規劃、項目統一整合、資金統一調配、勞力統一組織”的建園工作“四統一”機制和縣級領導包督促協調、部門領導包技術服務、鄉鎮領導包建園施工、村組干部包勞力發動的“四包”責任制,保證了建園工作有力有序開展。在建園工作中,嚴把規劃設計、基礎配套、苗木質量、工程整地、修根蘸漿、澆水回填、栽植覆膜、間作套種、檢查驗收等“九關”,高標準建成了西靈山、鐵爐梁、林溝流域等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的干鮮果精品示范基地。五是抓建管促提升,各司其職重管護。堅持建管并重,啟動實施了果園“綜合管理年”活動,一手抓果園新建,一手抓歷年建園的補植補造和綜合管理,要求各鄉鎮至少建1至2處具有一定規模的管理示范園,年終評比掛牌命名,兌現獎罰。六是抓扶持重激勵,間作套種增效益。堅持依靠項目扶持和財力支撐,積極為建園提供資金保障。今年共整合各類項目資金3000多萬元,保證了項目區山、水、林、田、路、渠綜合治理,基礎設施配套。七是抓示范樹精品,流轉土地添活力。堅持科技引導,結合科技特派員下鄉活動,組織科技人員通過舉辦科技培訓班、以會代訓、“三下鄉”、深入田間地頭現場講解等形式,加強農民建園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果園管理水平。為了提高聯片成帶建園效益,大力推行土地流轉承包建園。至目前,全縣已流轉土地3萬畝,其中建園5000畝,涌現出了天水四方達、清水民達等一批民營果品基地建設企業,為全縣創新果品生產經營模式做出了表率。八是聯村聯戶聯基地,為民富民興產業。組織縣直幫聯單位干部職工為干鮮果基地建設出謀劃策,累計捐贈化肥126噸、農膜128噸、苗木2萬株、農機具50臺,折合現金157萬元;義務投工投勞1.9萬人次,完成整地、栽植7.43萬畝,樹盤和套種覆膜15.64萬畝。

(在清水縣西靈山三萬畝標準化優質核桃示范園參觀)

(參觀清水縣2012年農業農村工作展板)

( 清水縣西靈山三萬畝標準化優質核桃示范基地)
清水縣西靈山三萬畝標準化優質核桃示范基地在去年完成核桃建園1萬畝的基礎上,今年實施東擴西延工程規劃新栽植優質核桃2.3萬畝,今春已栽植1.6萬畝,計劃秋季完成7000畝,涉及永清、白沙兩鄉鎮,該基地的建設按照 “修梯田、建果園、覆全膜、調結構、促增收”的思路,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扶貧整村推進、退耕還林后續產業建設等各類項目資金,打破鄉、村、組界限,整流域規劃、建園、開發,全面實施山、水、林、田、路、渠、草、果、房及套種十個方面的綜合治理,一個大規模標準化精品核桃基地示范點建設已初見成效,進一步推動了建設全省核桃大縣的步伐。

(清水縣委副書記趙云清介紹西靈山標準化優質核桃示范基地東擴西延工程進展情況)

(清水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牛永禎介紹清水縣核桃園套種管理情況)

(清水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利民介紹清水縣果園管理情況)

(清水縣西靈山三萬畝標準化優質核桃示范基地)
(清水縣隴東鄉核桃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