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清水縣通過實施分類推促、素質提升、基礎提質“三大工程”,著力打牢基礎,強基固本,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助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取得實效。
一是實施“分類推促”工程,提升基層組織效能。為有序高效推進“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深入開展,清水縣將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各項整改提升任務與“七一”建黨節有機結合起來,進行認真總結,切實提高活動效率。5月份以來,在全面督查調研的基礎上,先后召開農村、機關、教育、衛生、兩新組織等各領域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促進會,總結通報前一階段活動開展情況,通過座談交流、現場觀摩、特色點評,促進各系統黨組織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并對下一階段如何開展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全力提升工作效能。

(座談交流)
二是實施“素質提升”工程,提升基層組織內力。按照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要求,在基本隊伍建設上,以提升黨務干部基本素質為突破口,狠抓隊伍素質提升工程。對全縣各級幫扶單位,分類舉辦黨務干部培訓班,進行黨務知識和業務程序專題培訓,提升了黨務工作者的理論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積極實施“領頭雁計劃”,對全縣260名村黨支部書記進行集中培訓,針對如何提高村黨支部書記履職能力、加強黨風廉政教育、創新社會管理、黨建基本知識等方面,由縣委常委親自授課,全面提升了村黨支部書記的綜合素質。

三是實施“基礎提質”工程,凝聚基層組織合力。以實施村級活動場所上等達標工程為抓手,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基本陣地建設水平,以此來推動農業產業化建設、民生工程建設,全方位夯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物質基礎。幫扶單位先后投資2800多萬元,新建、改擴建、翻新100個村級活動場所,著力破解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標準不高、功能不全的難題;積極實施“4116”增糧增收富民工程,完成干鮮果基地建設7.4萬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15.1萬畝,全膜馬鈴薯種植5萬畝,新建普通塑料大棚430座,肉牛飼養量達18.92萬頭,農業產業建設成效顯著;積極實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13個,項目總投資4364.2萬元。其中巷道硬化201.3千米,村內水渠9.7千米,修建便民橋3座,人畜飲水工程5處,安裝路燈10處198盞,建垃圾池34個,村莊綠化4586平方米,著力改善民生民本問題。

(建設中的村陣地)

(西靈山3.3萬畝優質核桃示范基地)

(玉米種植調結構)

(塑料大棚增民收)

(“一事一議”解民憂)

(畜牧養殖幫民富)

(植樹造林促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