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天水市農業局局長劉來生帶領參加天水市2012年蔬菜新品種觀摩會的市縣領導及專家,深入天水天天樂菜籃子公司清水天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清水縣泰山廟塬高原夏菜種植基地,詳細觀摩了解了清水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示范推廣情況。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利民和農業局負責人陪同。

觀摩團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召開了座談會等,對清水縣蔬菜種植及新品種引進做了詳細的了解,座談會上,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利民就清水縣蔬菜種植及新品種引進做了詳細介紹,各縣區代表做了交流發言,各與會代表對清水縣近年來在蔬菜種植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觀摩團一致認為,清水縣圍繞把清水建設成為天水市大菜園的目標,大力實施10萬畝經作產業示范點建設,設施蔬菜基地建設取得了良好的開端,采取政府推動、科技帶動、市場拉動、服務聯動、產業互動等措施,優化區域結構,實施整流域開發,嚴格技術規范,推行標準化生產,優化種植結構,提高蔬菜品質,全縣蔬菜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和菜籃子超市的蔬菜生產經營模式,這樣的好經驗好做法值得在全市推廣。
天水市農業局局長劉來生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把蔬菜種植作為全市三大主導產業來抓,蔬菜產業迅速發展,對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劉來生要求,各縣區要加大科技機制與經營機制的創新,加快蔬菜產業的發展,引進示范推廣,做好尾菜的處理,加大監管力度,做好農產品的質量檢測工作。

(市農業局局長劉來生講話)
近年來,清水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天水市大菜園目標,始終按照“適度發展設施蔬菜,規模發展河川水罐雙茬蔬菜,大力發展高原夏菜產業”的布局,認真實施“走產業路、念畜禽經、打果品牌、建蔬菜園、發勞務財、富全縣民”的戰略思路,在現代科技強有力的支撐下,蔬菜產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至去年底,全縣蔬菜總面積達到10.2萬畝,總產量達到19萬噸,總產值達到1.9億元,成為廣大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今年,清水縣以農業產業化“4116”增糧增收富民工程為目標,深入推進蔬菜標準園建設,進一步發展設施蔬菜、山地蔬菜、露地蔬菜,大面積推廣高原夏菜,重點建設泰山廟塬、溫溝等城郊五個千畝“菜籃子”示范基地和紅堡咀頭等10個蔬菜種植專業村,保證年內順利建成7萬畝蔬菜示范點,有效緩解春冬蔬菜緊缺的現狀,為全縣蔬菜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清水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利民介紹清水縣蔬菜基地建設及新品種引進情況)

(各縣區代表交流發言)
(蔬菜新品種)

(觀摩清水縣泰山廟塬高原夏菜種植基地)

(天水天天樂菜籃子公司清水天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大棚)

(清水縣泰山廟塬高原夏菜種植基地)

(清水縣泰山廟塬高原夏菜種植基地)

(清水縣泰山廟塬高原夏菜種植基地)

(清水縣泰山廟塬高原夏菜種植基地)

(天水天天樂菜籃子公司清水天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