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縣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組織開展文明鄉鎮創建活動,逐步形成以城帶鄉、以鄉帶村、以村連戶和以戶促戶的創建新格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抓規劃,建新村,美化生活環境。清水縣按照“新建有規劃,改建有標準,整治有成效”的目標要求,不斷加強農村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有條不紊地抓好新村建設、舊村改造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整治鄉鎮政府駐地周邊的占道經營、占道堆放和車輛亂停放問題以及村陣地的臟亂差問題,通過規劃管理,全縣農村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觀。近年來,不斷加大新農村建設資金的投入,使每個行政村都有1至2個新村建設點。

抓服務,解憂困,密切干群關系。清水縣以強化社會服務為主題,進一步轉變機關工作作風,不斷推進“聯村聯戶、為民富民”活動深入開展,使縣直各部門包村活動和各級文明單位與特困家庭結對濟困活動,做到法律、政策、理論、道德、信息、科技、文化、衛生和資金等九個方面進村入戶。全縣各級領導和廣大干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增強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縣直各部門、各鄉鎮干部職工把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困難作為干部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并經常性開展學習交流,深深受到廣大農戶的歡迎和支持。

抓創建,強組織,樹立文明新風。全縣各級黨政組織成立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定期召開交流推進會議,組織開展觀摩活動,實地督查指導,把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明確各鄉鎮黨委書記、各村黨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做到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創建工作落到實處,把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效與鄉鎮干部工作業績掛鉤,列入干部的考核內容,進一步健全組織領導機制、齊抓共管機制和檢查督促機制,使全縣上下形成了強勁的工作合力。各鄉鎮圍繞創建文明鄉鎮活動的總體要求,立足實際,以創建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戶活動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使農村社會呈現“誠實守信”的良好新風尚。

抓生態,揚優勢,建設生態文明縣。結合全縣建設生態示范縣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實現生態與經濟的良性互動。突出生態和諧,推進縣城生態化、園林化,著力把縣城建設成為“設施完善、生態優良、風光美麗、綠色覆蓋”的生態型、園林型縣城。突出生態休閑,推進旅游生態化、產業化,著力把縣城建設成為“文化豐厚、生態良好、景色迷人、環境清潔”的生態型、環保型縣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