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清水縣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服務全縣人民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圍繞發展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狠抓法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建設,扎實開展省級文明縣創建活動,在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中取得了新的成效。

(青少年學生參觀法制知識展覽)
法治環境公平公正。清水縣社會治安安全穩定,公安“110”報警服務網絡健全完善,各社區建立警務室,實行值班制度,接受群眾報警、求助咨詢和調解糾紛。開展創建“無毒社區”和“禁毒人民戰爭”專項行動,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不斷提高。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網絡健全完善,各級政府普遍設有未成年人的專門保護機構,民政、教育、殘聯等部門保護孤、殘兒童合法權益和救助流浪兒童工作形成網絡機制。民主建設規范化、制度化,從縣委中心組帶頭學法、縣人大對擬任命人員進行法律知識考試,到中小學生帶法回家,走進千家萬戶,使普法宣傳教育更具廣泛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全縣法制教育的普及率達95%以上。法律援助機構健全,城區4個社區均設有人民調解委員會,縣、鄉設立法律服務熱線電話“148”和法律援助中心。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扎實開展,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重點,不斷加強了民主法制建設。

人文環境健康向上。清水縣結合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不斷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貫徹成為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和公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爭先創優蔚然成風,全縣上下形成了開拓創新、奮發圖強的良好氛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普遍得到弘揚,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建言獻策,共同建設美好幸福新清水。公民文明素質全面提高,文明禮貌、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行為蔚然成風。“送溫暖、獻愛心”、“當公仆、辦實事”、“志愿者行動”、“救助貧困母親行動”、“扶殘助殘”、“扶貧幫困”等捐助活動吸引了各界群眾踴躍參與,見義勇為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層出不窮,社會人文環境風尚良好。城鄉文化品位不斷提升,結合重大節慶日,舉辦各種內容健康、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常年開展,讓廣大群眾獲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熏陶,全縣城鄉各處洋溢著積極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圍。

(社會治安宣傳)
社會環境和諧安穩。清水縣為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安全保障,在縣城主要路段和和重點部位安裝了電子視頻監控系統,加強預防控制力度。規范食品、藥品的生產、經營制度,建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指揮系統,嚴格執行事件報告、通報和信息發布制度,不斷加強安全生產“三項建設”,營造了有利于安全生產的良好環境和制度保障,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將領導干部抓綜治工作和平安建設的實績納入了干部任期目標責任考核,全縣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講文明、樹新風、慶“八一”軍民聯歡會)
創建活動扎實有效。清水縣高度重視省級文明縣創建工作,著重從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構、健全運行機制入手,保證創建活動扎實有效開展。圍繞重大節慶、重大活動開展的“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形成機制,文明社區創建整體推進,逐步形成社區教育形象化,社區服務網絡化,社區文化常態化,社區管理規范化,涌現出城南社區、北城社區等先進社區。文明單位創建機制健全,各類文明單位不斷深化創建內容,發揮示范作用,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呈現出你追我趕、互相學習、爭先創優的良好態勢,涌現出國稅、地稅等一批創建文明單位工作先進單位。在城鄉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倡導五個好的道德風尚,推動了家庭美德建設。廣泛開展文明村、十星級文明農戶創建活動,涌現出一批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帶動了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發展,廣大農村普遍樹立道德新風尚,追求健康新生活,建立社會新秩序,建設文明新農村。

(清水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