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著眼建好、管好、用好村級組織陣地,有效夯實村級黨組織建設基礎,使廣大農村呈現出一派科學發展、欣欣向榮的新氣象;清水縣以開展“效能風暴”行動為契機,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自效能風暴行動開展以來,清水縣以建設村民議事、教育培訓、代理服務、文化娛樂、村務信息中心“五個中心”為目標,努力使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在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采取“從上級部門爭取一點、縣鄉財政補一點、包村部門幫扶一點、村自籌一點”的陣地建設籌資方式,積極爭取專項資金補助以整鄉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充分發揮鄉幫扶單位作用,幫助項目建設村想辦法、找門路、籌資金,完成了部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改造任務,使全縣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全部達到了高標準磚混結構,村“兩委”辦公、村民議事有了固定場所。

在陣地建設規劃過程中,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在確保經濟適用的前提下,對村委會辦公室、廚房、廁所等進行合理規劃。抓好配套建設,發揮綜合使用功能,保證在村黨支部、村委會和黨員干部學習、工作、活動的同時,使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成為廣大農民群眾收看遠程教育節目、接受科技文化培訓、經常讀書看報、獲得生產生活信息、參加文化娛樂活動的主要陣地;成為村黨組織、村委會開展工作、服務群眾的綜合陣地,真正發揮活動場所“一室多用”的功能和效益。

對涉及新農村建設規劃、集體經濟項目、土地流轉、公益事業建設等重大問題,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決策實施,組織陣地功能日漸凸顯。在村級黨員培訓中心、產業實訓基地,農民黨員群眾充分利用農閑時間在村上的電教室、農家書屋學理論、長技能。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定期開展組織生活。在村委會專門設點,常年為村民提供政策信息、日光溫室、拱棚蔬菜、設施養殖等培訓;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專門設立便民服務室,實行黨員干部為民服務代理制,廣泛發放“民情聯絡卡”、“干部服務卡”、“補貼明白卡”,設立“村干部接待日”,為農民群眾提供生產技術、科技信息、產銷流通、土地流通、低保申請、扶貧救助、信訪矛盾糾紛調處等便捷服務。鄰里糾紛調一調、瑣碎事情做一做、致富經驗傳一傳、生活困難幫一幫已蔚然成風;充分挖崛陣地資源優勢,配套建起文化娛樂、生活休閑等活動場所,目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村建起了文化廣場、文化大院,各種情趣高雅的集體文化活動開展豐富多彩。制作規范的永久性公開欄,按照‘固定內容長期公開、常規工作定期公開、階段性工作逐段公開、臨時性工作隨時公開’的要求,對村“兩委”工作動態、收支情況、產業發展、治安狀況、民政救濟、發展黨員和黨內重大事務等進行定期或專項公開,全面推行村務、黨務公開常態化,以“陽光村務”促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