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縣豐望鄉柏樹村地處大山深處,昔日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全村人口1401人,主要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群眾收入極低。村支書張建平當家后,認準了“強班子、轉觀念、抓專業、富百姓”的路子,把一個貧困村發展成了富有特色的蘋果產業村。
抓班子為民樹榜樣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班子強不強,書記是榜樣。”張建平始終堅持“把黨員凝聚到黨支部周圍,把群眾吸引到黨支部身邊,突出為群眾辦好事、干實事”的村兩委班子建設的原則,及時把致富能手和懂科學、會技術的鄉村能人納入到村班子中來,有針對性組織班子成員及全村黨員學政策、學技術,首先轉變村干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使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使村班子真正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戰斗堡壘。
興產業致富有良方
面對村貧窮落后的狀況,張建平走訪群眾,咨詢專家,積極探索全村脫貧致富的路子。“土地資源有優勢,在土地上下功夫,一定有干頭。”最終他把希望放在了全村的6007畝土地上,把發展蘋果產業做為全村致富的突破口。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果品生產周期長,見效慢,老百姓不認可。為了打消群眾的抵觸情緒,讓村民抓蘋果產業,張建平兩次組織200多名群眾到麥積伯陽和花牛鎮萬畝蘋果基地學習取經,還邀請市果樹協會專家來村上開展培訓,在他人致富的事實面前,村民的觀念很快變了。借著全縣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機遇,張建平憋足了勁,帶領廣大群眾發展蘋果產業建設,面對重重矛盾和問題,他克服困難,沖破阻力,從2006年任村主任到2010年任村支書,他的身影總是在蘋果建園現場,年復一年,柏樹村在柏樹梁、吊坪梁、西坡灣等區域共種植蘋果3600畝,人均接近3畝園。如今的柏樹村已成為全縣有名的蘋果產業村,蘋果也成為柏樹村群眾致富的搖錢樹。
今年50歲張建平在群眾心目中是個熱心腸的人,不論村里誰家有紅白喜事,他都能熱心操辦,誰家生活中有困難,他都能主動幫忙。“他能干、可信”,柏樹村村民這樣評價他們的村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