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跡書寫著不同的歷史。在市場經濟浪潮沖擊下的今天,能以無私的工作態度和忘我的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無聲無息地奉獻,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也沒有世人皆知的榮譽,但卻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付出了滿腔熱忱、捧出了全部真誠,塑造了一種不平凡的敬業精神,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贊揚。
【傳遞正能量】
牢記宗旨 傾注真情
——記清水縣“十佳勞模”王懷珍

王懷珍,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文化程度,農學學士學位,現任清水縣交通運輸局局長。20年來,他扎根基層,求真務實,勇于創新,頑強拼博,以飽滿的熱情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和人格魅力,努力工作,與時俱進,為他人樹立了愛崗敬業,勤奮學習,優質服務的好榜樣。
2006年,組織安排王懷珍擔任水務局局長,他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身體力行踐行“三個代表”,全身心投入到全縣水利事業,譜寫了一曲水利人“獻身、負責、求實”的精神贊歌。尤其是他時時處處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嚴于律已,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勤懇工作,為全局干部職工做出了表率,起到了一個“領頭雁”的示范帶頭作用,推動全縣水利事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2009年5月被水利部辦公廳評為2007年全國農村水電及電氣化建設先進個人;2008、2009、2010年連續三年被縣政府評為“兩案辦理”先進個人;2010年3月被省水利廳評為全省農田水利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1年5月,被市抗旱防汛指揮部評為2010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先進個人。

2012年7月,王懷珍調任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從水務局長到交通局局長,面對全新的行業,他服從安排牢記使命、虛心請教,珍惜機遇、不斷學習,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角色轉換,投入到農村公路建設中去。2013年6月19日以來,受持續暴雨天氣影響和岷縣漳縣地震波及,山洪、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多種自然災害疊加,清水縣公路基礎設施損毀嚴重,交通中斷……災情就是命令!為了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他臨危受命,立即帶領農村公路保暢通應急搶修黨員突擊隊的第一時間迅速奔赴抗洪救災一線,奮力搶通“孤城”生命線。哪里有險情,他必定親臨指揮,第一個趕赴現場,奮戰在搶修道路、橋梁第一線,第一時間打通道路,第一時間打通生命線。困了,就在車上小憩一會兒;餓了,隨便吃點干糧充饑;渴了,喝瓶礦泉水解決。每到一處,他必定要親自查看險情,仔細詢問現場情況,反復叮囑相關人員增強抗災意識,做到防患于未然,確保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災難面前,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與工作人員一起,冒著傾盆大雨戰斗在抗洪救災第一線。60多個夜晚,他每天睡眠沒有超過5個小時,絲毫不顧自己已經嚴重透支的身體,打著點滴也沒有休息,由前線轉入幕后的指揮。在大災大難面前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當有人問起他時:“你不怕嗎?”王懷珍說:“我不是不怕,作為領導在災難面前必須得上,保橋梁,搶修道路是我的責任,我們多一份責任,更多人的安全就有保障,要不是‘責任’二字撐著,誰都害怕,正因為有責任所以無畏了”。

20年來,王懷珍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足跡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歷史,“誠誠懇懇做事,實實在在做人”,把對事業的情、對崗位的愛、奉獻給黨的事業,以其崇高的思想覺悟、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好強奮進的精神以及對本職工作的無限熱愛,忠誠履行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保持著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精神風貌,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體現出了當代共產黨員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的理想追求和高尚情操,展現了新時期交通人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