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春玲,河南舞陽縣人,16年前,24歲的她與同在新疆打工的金集鎮曹溝村村民董德平相識并喜結連理,婚后他們夫妻恩愛,生了一個兒子,日子雖然貧苦但一家人其樂融融。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2年董德平在山西煤礦打工時意外被石塊砸中,導致頸椎脊髓完全性斷裂,從此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這讓原本幸福的生活蒙上了陰影。那一年,劉春玲28歲,孩子還不到2歲。
劉春玲告訴記者,當時她趕到醫院后,大夫說已經沒有希望了讓放棄治療,她給大夫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一定要搶救他,哪怕他殘廢了,伺候他也有個完整的家,小孩也有爸爸,只要他在就有希望。
醫生的話猶如晴天霹靂,但對于劉春玲來說只要丈夫還在就有希望,面對二歲的兒子、癱瘓在床的丈夫和患有腦血栓后遺癥的婆婆,劉春玲做出了艱難的選擇,她決心撐起這個家,好好把孩子養大成人,盡心伺候癱瘓的丈夫和患病的婆婆。
董德平告訴我們,他從摔了之后就和植物人一樣,那個時候劉春玲就沒黑沒明的伺候他,到醫院住了七個多月,他的病也沒有什么進展,恢復的不是很好,那個時候劉春玲的哥哥來看他,一看這樣的情況就不讓劉春玲回去,要她堅持照顧好這個家。
面對陷入絕境的家庭,她選擇了不離不棄,挑起了家里所有的重擔。她既要照顧婆婆和丈夫還要撫養孩子,又要下地干活,家庭經濟十分困難,為了改善家庭條件,2005年她在村上辦起了養豬廠,為方便照顧家庭,她把一家人都接到了養豬場,每天隔兩小時給丈夫做按摩、康復鍛煉,照顧丈夫的衣食起居。為了讓婆婆心情愉快,經常和婆婆拉家常,幫婆婆洗臉梳頭,給婆婆做些可口的飯菜。13年,4800多個日夜,在劉春玲的精心照顧下,婆婆的身體恢復的很快,能幫她干點力所能力的家務事。丈夫在劉春玲的攙扶下也能下地活動。他的養殖場效益也慢慢好起來,家庭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了。
劉春玲的婆婆說,兒子摔了時才20幾歲,這么多年多虧有個好媳婦,如果不是她,我不知道我們家的日子怎么過,
“我的丈夫是因為這個家倒下的,他倒了我就要撐起這個家,不能讓這個家散了”。這不僅是一位普通婦女對自己家庭的宣言,更是她從內心深處迸發出的社會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