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縱深推進雙聯行動深化精準扶貧,清水縣在總結“458”下基層活動經驗的的基礎上,全面部署啟動了以“下派一名‘第一書記’聯系一個行政村,選派一名科級干部包抓一個自然村,發揮縣級包鄉領導的引領作用、‘第一書記’的表率作用、科級干部的帶頭作用、雙聯干部的幫扶作用、鄉村干部的模范作用等五個方面作用,突出黨員、干部、致富能人、產業大戶、先進典型五層示范引領,抓好宣傳政策、教育農民、反映民意、促進發展、疏導情緒、強基固本、推廣典型、鍛煉干部等八項具體工作”為主要內容的“11558”干部下基層活動。進一步凝聚共識和合力、激發動力和干勁、拓展內涵和層次,持續推動雙聯行動縱深發展,強勁推進扶貧開發再結碩果,努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清水縣屬新聞媒體開設【下基層促雙聯】專題專欄,集中宣傳報道下基層干部深入一線聽意見,訪貧問苦辦實事,服務群眾轉作風,自我鍛煉長才干的生動實踐,為深入開展“11558”干部下基層活動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下基層促雙聯】
清水:六個精準打響扶貧攻堅戰

近年來,清水縣搶抓三大機遇、突出四大亮點、實現五大突破,以“雙聯行動”為載體,以“1636”扶貧攻堅行動和“1158”下基層活動為抓手,總體部署,統籌安排,聚焦六個精準扶貧,全力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對象精準。清水縣以建檔立卡的121個貧困村9.48萬扶貧對象為目標,掛攻堅作戰圖,奮起直追加快小康步伐;理清需求清單,系統精準制定脫貧計劃、方案,做到了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五清”,實現有村情檔案、有問題臺賬、有需求清單、有村級規劃、有幫扶單位、有脫貧時限“六有”,力爭每年定點消除一批貧困對象,為全縣整體脫貧摸清底數。

內容精準。清水縣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核心,軟硬兼施,補齊短板,狠抓交通道路建設、安全飲水、異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教育事業、醫療衛生事業、富民產業七大任務,把任務分解到鄉、分解到村,從內容上精準扶貧,找準脫貧致富的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級產業發展規劃,將精準扶貧工作內容全面細化;堅持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硬件強化和軟件提升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制定扶持措施,以當年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的貧困村片帶、流域為重點,把改善發展條件、增強發展能力工作做細做實做足,做到減貧內容精準到鄉、到村、到人,確保完成減貧任務。

目標精準。清水縣對標基準、明確節點,抓住突破基礎設施的短板、明確基準內容的對標、盯住完成時限的節點三件大事,對照全面小康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搞清情況,破解難題,在精準扶貧中鞏固優勢指標、提高較好指標、攻堅弱項指標,讓貧困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全縣重點緊盯4個特困片帶、121個貧困村、7.33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切實抓好山門、秦亭2鎮15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扶貧項目,確保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8萬人,貧困面下降到18.4%,年內實現王河、松樹2鄉整鄉脫貧,黃門元川等30個貧困村整村脫貧。

措施精準。清水縣強化“造血”功能、雪中送炭,抓好轉變方式、強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個關鍵,堅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在理清發展思路、培育主導產業、提升基礎條件、抓好服務保障等方面展示作為,幫助貧困鄉村進一步提升發展內生動力。所有下基層干部都對號入座,根據農戶需求和單位、自身實際,能落實項目的落實項目,能提供技術的提供技術,能提供信息的提供信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折不扣地完成完成精準脫貧任務。

力量精準。清水縣整合資金、匯聚力量,解決好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問題;按照“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的要求,成立清水縣扶貧攻堅指揮部,根據貧困村發展情況和扶貧任務的變化,在保持原有幫扶關系不變的情況下,對已經脫貧或基本脫貧的村實行日常指導為主,對尚未脫貧的原聯系村繼續抓好幫扶,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幫扶好新聯系的貧困村。

考評精準。清水縣落實逢提必下和“摘帽”激勵機制,堅持“逢提必下”制度,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注重在扶貧開發主戰場培養人、發現人、選拔人,推行“654”選人用人機制和八個不準提拔。清水縣級領導依據“131”工作法、科級干部依據清水縣縣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定期考核評價辦法(試行)、下基層干部依據“11558”活動考核辦法、村干部依據村級干部管理辦法、縣直部門依據“責諾評”考核辦法、鄉鎮依據“十星級”考核辦法、村級依據分類提升工程考核辦法、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和18鄉鎮依據清水縣攻堅工作業績考核評價辦法考核,達到精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