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明確指出加快脫貧致富,必須始終把發展放在第一位。發展是第一要務,貧困地區更是如此。貧困地區加快發展,關鍵是抓好特色產業培育。
清水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重點縣,面對實現2016年整縣脫貧、2020年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的艱巨任務,如何建立切合實際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真正讓精準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戶上、扶到根上?靠誰去精準扶貧?怎樣實施好精準扶貧?
“清水是個傳統農業大縣,農民要脫貧致富還得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而農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縣農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清水縣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優勢特色、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今年以來,該縣按照精準扶貧要求及時調整完善產業發展政策,為有效解決制約貧困戶發展產業缺乏資金,農業產業發展缺乏龍頭企業扶持帶動的難題,清水縣準確把握省上《小額信貸支持計劃實施方案》,立足全縣60多萬畝干鮮果基地建設和扶持華盛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壯大發展的實際需要,積極探索“農戶貸款,帶資入股,就業分紅”的發展模式,建立起了銀行+農戶+企業的利益聯結體,確保貧困農戶在特色產業發展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清水縣按照人均兩畝園收入過萬元的目標,已建成核桃基地48萬多畝,到“十二五”末將建設60萬畝干鮮果基地;同時,以肉牛、蔬菜、半夏、勞務為主的富民產業蓬勃發展,產業扶貧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措施”,縣果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清水在發展富民產業方面,主要是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農業產業鏈單一,農產品附加值低。”縣扶貧辦負責人告訴記者,他還表示,近年來清水縣通過招商引資也引進了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但是還不能形成龍頭帶動作用,嚴重制約了全縣農業產業的發展,也影響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為了扶持龍頭企業發展, 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清水縣積極探索出了 “‘政府+龍頭企業+貧困農戶’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模式,對于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提高貧困農戶收入,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清水縣扶貧辦負責人對記者說,“‘政府+龍頭企業+貧困農戶’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模式實現了政府、企業和貧困農戶三贏的有益嘗試,形成了具有清水特色的金融扶貧模式,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和鄉村產業支撐等方面,全力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王河鄉魏灣村村民尚義成,因妻子長期患病,他本人又沒有技術,除了種莊稼無其他經濟來源,因此家里貧困。在今年精準扶貧調查摸底中,評他為精準扶貧戶,按政策他貸到了5萬元的精準扶貧貼息貸款,他給記者算了筆帳,他把精準扶貧貼息貸款5萬元入股華盛農業公司,每年可以享受到最低4000元的保底分紅;另外,隨著華盛農業公司的發展,他作為“股東”可以優先到公司就業,這樣又能得到工資收入,不出三年他就能脫貧。
說起精準扶貧貼息貸款,白駝鎮劉坪村村民劉振明也同樣很高興,他告訴記者,剛聽說精準扶貧貼息貸款時他并沒有動心,“我腿有殘疾,就是有貸款,也沒有發展的項目”,后來“11558”下基層干部給他講明了“農戶貸款,帶資入股,就業分紅”的政策,于是他成了村里第一批“股東”,如今他對脫貧致富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