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5日,清水縣以現場觀摩的形式召開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現場會,旨在了解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困難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辦法與思路,推動這項工作順利開展,切實達到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可發展”的預期目標。
當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偉東,縣政協主席丁旺喜等帶領縣四大組織分管領導、各鄉鎮黨政和縣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先后深入永清、白沙、山門、秦亭、新城、黃門、松樹、白駝、紅堡等鄉鎮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現場,實地觀摩正在建設或者即將動工建設的項目。

現場觀摩時,劉天波指出,雖然全縣易地搬遷工程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一部分工程選址難,征地難,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量大、功能要求高、資金缺口大,搬遷農戶自籌資金壓力大,部分工程進展緩慢,入住率不高、國家制定的紅線把的不嚴等典型問題。總體來看,2015年的搬遷項目入住率不高,2016年的搬遷項目任務有尾欠,2017年的搬遷項目進度非常緩慢。

劉天波強調,在易地搬遷工程建設中要嚴把好四個關口,即:把好按期完成建設任務的時間節點關口,把好工程建設質量關口,把好提高建設效率關口,把好各類資金規范管理關口。 守住“四條紅線”,即:建檔立卡戶必須精準、人均住房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建房自籌資金不超過1萬元、融資貸款不能讓建檔立卡戶來償還。同時要堅持做到四個結合,即:堅持做到易地扶貧搬遷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堅持做到搬遷安置與配套致富產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結合,堅持做到舊村復墾與生態建設相結合,堅持做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村建設與環境整治相結合。
劉天波要求,各鄉鎮和相關部門負責人要轉換思想觀念、開動腦子,著力解決資金缺口問題,保障項目建設順利推進;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和縣易地扶貧搬遷領導小組要統領協調, 切實形成合力,打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這場攻堅戰,大決戰,切實把這件惠及民生的好事辦實,實事辦好。

據介紹,清水縣自2005年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以來,共開工建設安置新村107個,安置搬遷農戶8020戶3.8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496戶6396人。已建成安置新村74個,安置搬遷農戶5717戶2.77萬人,其中建檔立卡戶430戶2050人;在建安置新村33個,集中和插花安置共搬遷農戶2303戶1107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066戶4346人。在近年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施過程中,嚴格實行“一個項目,一名縣級領導,一套工作班子,一個實施主體,一抓到底”的“五個一”項目工作機制、“四個結合”工作原則和“1+10+5”的工作方法,不僅有效推動了項目的順利實施,而且實現了“新村規劃布局、房屋戶型設計、單位面積造價、配套設施建設、工程質量達標、后續產業發展”群眾“六滿意”,達到了預期目標。

(白沙鎮趙溝易地搬遷工程)

(秦亭鎮黨河易地搬遷工程)

(新城鄉楊河易地搬遷工程)

(永清鎮馬溝村易地搬遷工程建設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