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使命開啟新征程。剛剛勝利閉幕的黨的十九大確立了新目標、開啟了新征程。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清水縣屬媒體開展“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清水縣記者進‘百村’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蹲點看扶貧”采訪活動,全面展現全縣廣大干部職工群眾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黨的十九大的決策部署上來,擼起袖子加油干,瞄準目標撲下身,鼓足信心與干勁,在脫貧攻堅新征程上持續發力,努力開創新時代清水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宣傳十九大•蹲點看扶貧】
走進麥池看變化

11月20日,蹲點看扶貧記者走進清水縣秦亭鎮全鎮林緣區深度貧困村——麥池村,探訪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的麥池村發生的變化。
沿著水泥路行走,放眼望去,滿山遍野套種的連翹讓農民的脫貧有了新希望;村里集中安置建房點的施工現場,民工們的歡笑聲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讓冬日里的麥池村暖意融融。

麥池村位于清水縣秦亭鎮西北部9公里處,平均海拔1800米,全年無霜期約110-130天,平均年降雨量約550ml左右,全村有耕地面積3853畝。麥池村轄10個自然村,總人口178戶766人,2016年底全村人均純收入4386元,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2戶316人。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務工、黃牛養殖、農作物種植,屬于全鎮林緣區深度貧困村。

受高寒陰濕氣候條件影響,全村核桃產業適宜區域面積較小,僅有羅卜溝堡子梁、陽灣山較為適宜,大部分栽植區域存在春季發芽,冬季降梢,成活率低,生長周期長的問題,導致群眾對核桃產業發展缺乏信心。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將對全村成活的375畝果園,通過幫扶地膜、化肥、農藥等物資,鼓勵和引導群眾加強果園管理,提質增效。同時,結合對口幫扶項目的實施,在陽灣山核桃栽植適宜區,建高標準核桃園400畝,套種箭舌豌豆、地埂種植連翹提高畝均效益。下派該村第一書記蔡虎強以核桃種植為例給記者分析麥池村的產業現狀及發展方向。

在全面調研、廣泛征求群眾發展意愿的基礎上,麥池村將中藥材種植作為扎根性、長效性主導產業,確立中藥材+養殖+核桃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成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加強技術引進、人員培訓、產品銷售,打消群眾無技術、愁銷路的顧慮,從根本上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同時,該村搶抓天津河北區對口幫扶和全縣扶貧項目實施的機遇,一套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植長效富民產業、強化內生發展動力、改善全村村容村貌、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為主的全面幫扶計劃全面鋪開。

第一書記蔡虎強向記者介紹了天津市河北區對口幫扶麥池村項目實施情況。全村搶抓天津市河北區對口幫扶麥池村有利機遇,對生產生活方面有特殊困難15戶群眾進行集中安置建房,徹底解決了群眾住房問題,改變了群眾生活面貌。同時對麥池老莊自然村的基礎設施、產業建設、村容村貌等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夯實了全村脫貧基礎。

對于村里發生的變化,村書記白過生打開了話匣子。他說:“隨著集中安置房主體工程的陸續建起,想著我們的群眾馬上就能住上了安全房,村民都很高興,非常感激各項幫扶政策給村里帶來的變化,其實我心里也有種說不出的高興,比如今天早上的村里組織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講會,來村委會聽宣講的群眾比以前多了一倍,他們參與村里各項活動的意識、意愿也明顯增強了,這樣也更加便于我們開展工作了......”。

脫貧路上,隨著黨的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幫扶單位的扶持和幫扶干部的幫助開導,長效富民產業的建設收益,群眾生產生活習慣的改變和參與村級活動意識的增強,我們相信,麥池村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