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清水縣堅持從整臟治亂、改善人居環境入手,統籌打好“四大攻堅戰”,讓農村漲顏值、添氣質、聚人氣。
打好美麗鄉村建設攻堅戰。搶抓全省“千村美麗、萬村整潔、水路房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改善行動機遇,統籌推進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深入實施“一池兩改三化四美”工程,全縣建成各類新農村205個,建設城鄉景觀節點133處,成功創建27個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87個縣級整潔村和5條美麗鄉村示范帶。推進農村排污管網化,建成新農村雨污分流工程22個,村級污水處理站2個;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改造衛生廁所12000戶;硬化庭院3477戶,123個貧困村實現巷道硬化全覆蓋。
打好全域無垃圾治理攻堅戰。堅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大力實施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和鄉村清潔工程,積極開展全域無垃圾縣創建活動,并將重點放到鄉村環境衛生專項整治中,開展了以鄉村環境清潔、村容村貌治理、農宅衛生清掃、生態環境保護為主要內容的“鄉村環境治理大行動”,有效提高了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縣財政每年列支460萬元用于全域無垃圾治理。推廣“三筐一桶”戶分類、“兩點三場”村收集、“一站一企”鄉中轉、“定點加工”縣處理的垃圾治理模式,建設鄉鎮無害化垃圾焚燒站11個(已建成2個)、村級垃圾收集點1260個,配發“三筐一桶”設施2.3萬套,成功入選全國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
打好長效保潔攻堅戰。建立路長制、巷長制、樓長制,靠實各級河長責任,常態化開展進農村、進社區、進小巷等文明城市創建“八進”活動,強化群眾生產生活習慣宣傳引導,實行農村公益性崗位動態管理,解難題、抓治理、改面貌的“組合拳”作用發揮明顯。嚴格落實農戶“門前三包”責任制、道路日常保潔和管理制,做到庭院、街道、房前屋后、水渠等無衛生死角,及時清理垃圾。配齊村級保潔員隊伍,實現鄉村垃圾點、垃圾池建設全覆蓋,鄉村環境衛生、環境質量、村容村貌進一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日益整潔優美。同時,對村內外公共區域及通村路、村巷道進行高標準綠化美化,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綠中、人在景中”的良好格局,推動形成了村美、戶潔、人賢、氣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文明新風氣。
打好鄉村旅游發展攻堅戰。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全面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以文化為魂,著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深入挖掘軒轅文化、生態環境、民俗文化、美麗鄉村等資源,大力培育鄉村旅游、體育旅游、養生旅游新業態,改造特色民宿24戶,提升改造深度貧困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1個,建設格桑花大道570公里,全民健身公園進展順利,上邽水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成功入選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結合農村“三變”改革,依托縣農發公司成立鄉村旅游子公司,注冊8個鄉村旅游合作社,建成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1個、農家樂70個,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扮靚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
(扮靚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