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清水縣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綜述

改革者進,創新者強,改革創新者勝。近年來,清水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奮斗目標,秉承改革創新精神,統籌推進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訪改革,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領導重視、統籌部署,司法體制改革保障有力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舉措。清水縣把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作為一項光榮而艱巨的政治任務,堅持從大局出發謀劃,統籌規劃,從2015年7月開始,循序漸進推進了司法體制改革。
省市委政法委及政法機關對清水縣改革試點工作高度重視。2018年5月22日,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馬世忠一行深入清水法院調研工作;2015年11月13日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路志強深入清水縣調研;2017年省高院副院長陳天雄調研清水縣司法改革等工作。市委改革辦、市委政法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領導多次來清水縣調研指導司法體制改革工作。
清水縣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貫徹改革的全過程,清水縣委常委會多次聽取司法體制改革專題匯報;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先后7次研究司法體制改革有關議題;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司改試點工作,協調落實重大工作舉措?h司法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不斷強化組織領導,科學謀劃部署,有效協調各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積極支持,全力配合,各項改革措施和新機制順暢運轉并日趨完善,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工作取得了預期的階段性成果。

抓住關鍵、攻堅克難,司法體制改革成效明顯
2015年以來,以完善司法責任制、推進人員分類管理、落實司法職業保障、探索人財物省級統管為重點的司法改革任務進展順利,各項配套改革措施扎實推進,司法隊伍活力不斷增強,辦案質效和司法公信力穩步提升,各項改革成效明顯。
全力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圍繞促進公平正義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牢牢扭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倒逼公正、保障公平。2015年11月起,縣法院作為全市民商事領域先行實施司法責任制改革試點院,率先在民商事領域先行實施司法責任制;推行檢察官辦案責任制,賦予員額內檢察官在職權范圍內獨立對案件作出決定的權力,并明確相應司法責任,“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審理”、“由裁判者負責”得到進一步落實。順利推進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完成了入額遴選工作。對法官、檢察官、司法輔助人員、司法警察各類人員實行分類管理,縣法院、檢察院員額制改革全部完成,法院遴選法官18名,檢察院遴選檢察官11名,分別占政法專項編制總數的38.2%和26.8%,均低于中央、省、市要求的39%。

深入推進訴訟制度改革,司法公正性顯著提高
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改革和庭審實質化改革,推進立案登記制改革,制定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改革,設立速裁庭,簡易程序適用率達90.64%;適用輕刑快審程序審理案件25件,對危險駕駛等8種罪名進行了規范化量刑。積極推進庭審實質化,認真落實庭前會議、非法證據排除和法庭調查“三項規程”。深化與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銜接工作,完善紀檢監察和刑事司法辦案程序、證據標準銜接機制。深化民事訴訟制度改革。推進化解方式多元化,完善訴調對接機制,引導更多民商事糾紛以非訴方式解決。

推進司法便民利民改革,執行難問題取得重大進展
2015年開始推動執行體制改革,建立審判權與執法權相分離的工作機制,建立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威懾和懲戒制度,強化了執行權內部監督機制。2016年起,致力于破解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決定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深化執行體制改革,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及時向社會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2018年,深入開展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百日會戰”行動,曝光失信“老賴”71人,先后履行27人,到位標的110.01萬元。

積極推進權益訴訟改革,全力服務保障民生
2016年清水縣檢察院被確定為全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院。針對清水縣牛頭河水域保護這個重點,共排摸案件線索9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9件,督促行政機關糾正6件,提起公益訴訟2件,通過訴前程序督促醫療機構整治違法排放醫療污水一案,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統一匯編成精品案例在全國范圍內宣傳推廣。清水縣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成功經驗被甘肅衛視、甘肅都市頻道等新聞媒體相繼報道。自公益訴訟全面鋪開以來,共發現4件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正在辦理1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件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正在調查中,督促相關行政機關糾正違法行為或履行職責2件。通過對公益訴訟案件的辦理,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提升了司法的公正性。

深化戶籍制度“接放管服”改革,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戶籍制度和居住證制度改革落地步伐,取消暫住證制度,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落戶無戶口人員戶口381人,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1354人。精簡證明材料、優化辦事流程。規范了18個派出所開具證明的種類、格式。同時,要求戶政、消防、交管等有公安行政審批權限的業務部門在政策法規框架內最大限度減少審批申報材料、簡化群眾辦事程序。落實便民利民措施。落實“省內一站式辦公”、居民身份證“三項制度”和“一次性告知”服務。對孤寡老人、殘疾人、高考學生等特殊群體推行上門服務、開辟綠色通道、堅持延時辦理,在服務大廳設置意見薄、免費提供相關用具、增加休息椅等進一步提升群眾滿意度。

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社會治安保持穩定
實施“雪亮工程”,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智能化建設。投資300萬元在縣城主要街、路、巷建成218路高清攝像機,對監控區域實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實現了對重點公共區域、重點行業領域視頻覆蓋率、在線率和聯網率100%,為維護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投資1200余萬元建成集“五個實戰平臺”于一體的前端與平臺相對接的指揮中心、合成作戰室,為公安主業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強化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服務,助推司法行政改革
落實關于加快推進司法行政改革、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等意見,提高司法行政改革質量和水平。落實了“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普法宣傳教育工作成績斐然。2018年6月,全國普法辦表彰我縣為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7月,永清鎮張楊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表彰為第七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為13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行政村聘請了律師,在260個行政村落實“一村(居)一法律顧問”,推動了律師服務資源下沉。深化公證機構改革,完成了人員分流安置、機構設置、資產移交等具體工作,實現了體制機制的整體轉換和工作人員的妥善安置,進一步激發了公證機構活力,拓展了公證業務領域,規范了公證執業行為。深化法律援助改革,維護廣大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2018年3月,清水縣法律援助工作成效被甘肅法制報等權威報刊媒介進行刊登發表,清水縣法律援助中心又被作為法律援助智能導航平臺上線運行優秀案例,在全國“兩會”司法部新聞發布會上進行展播和推廣。

深化信訪制度改革,信訪秩序明顯好轉
以打造“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為目標,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建立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機制,對群眾信訪訴求進行準確的甄別,對應通過訴訟、仲裁和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事項明確告知信訪群眾向有權處理機關反映訴求,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訴訟權利救濟的信訪事項從普通信訪體制中分離出來,由政法機關依法處理,依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疑難復雜信訪積案,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信訪工作任務,有力地維護了全縣社會和諧穩定。全縣信訪工作取得了新成就,連續13年被天水市評為信訪工作先進縣區,2017年縣信訪局被國家信訪局授予全國信訪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五年來,清水縣司法體制改革扎實有序推進,制約司法工作的難題初步得到破解,法官檢察官隊伍結構得到優化,職業理念明顯增強,辦案效能普遍提高,司法公信力顯著提升。但隨著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司法體制改革深入開展,新的矛盾問題將會出現,改革力度難度將進一步加大。路漫漫其修遠兮。司法體制改革任重而道遠。清水縣將圍繞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奮斗目標,在司法體制改革的道路上上下求索,繼續前行!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