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天水二十八
□宮輝
(該文來自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長宮輝對外推介天水PPT)

(麥積山 天水在線2016年7月28日航拍)
六不:不大不小 不東不西 不南不北 不高不低 不熱不冷 不干不濕
兩沒有:沒有風沙沒有霧霾
五大文化:伏羲文化 大地灣文化 秦早期文化 三國文化 石窟文化
三種風情:山水風情 周秦風情 民族風情
十二名人:伏 羲 女 媧 軒 轅 石作蜀 紀 信 李 廣 姜 維 胡纘宗 安維峻 鄧寶珊 任法融 霍松林
六不
不大不小:天水總面積1.4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80萬人(2017年底)。轄秦州區、麥積區、秦安縣、甘谷縣、武山縣、清水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國家級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
不東不西:天水地處東經106.3°34′—104°43′之間,中國東西分界線上。
不南不北:天水地處北緯34°05′—35°10′之間,秦嶺西端,地跨長江、黃河兩大 流域,黃河流域的渭河從西向東貫穿全境,長江流域的西漢水自北向南縱貫南部。
不高不低:天水海拔1000—2100米之間,渭河河谷地帶海拔1000米左右,形成了最適宜人類生活和各種作物生長的“金腰帶”。
不冷不熱:天水境內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夏無酷熱,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0℃左右。
不干不濕:天水年降水量在450—650毫米之間,無霜期約180天,日照充足,自然條件良好。
兩沒有
沒有風沙沒有霧霾:天水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水系,森林覆蓋率33.21%,年空氣優良天數305天以上,素有“隴上江南”之美譽。
五大文化

(公祭伏羲大典)

(卦臺山)

(卦臺山)

(天水在線無人機2017年3月14日航拍)
伏羲文化: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之地,伏羲在天水創畫八卦,肇啟了人類文明,1992年江澤民同志視察天水時題詞“羲皇故里”。 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首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天水每年舉辦規模宏大的公祭和民祭伏羲活動。

(大地灣遺址)

(大地灣遺址)

(大地灣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大地灣文化:大地灣文化遺址為二十世紀中國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較完整地保存了仰韶文化早、中、晚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存,從已出土的8000多件文物中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雛形文字、宮殿式建筑、“混凝土”地面、繪畫、彩陶、旱作農作物標本等,印證早在7800—83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華夏文明。
秦早期文化:天水是秦人祖先生存繁衍,發展壯大之地,是秦早期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秦人的福地。公元前688年秦 國在此設立了邽縣和冀縣,是中國歷史上建城設縣最早的地方。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華夏文化之長,從而形成的一種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位于秦州區牡丹鎮的木門道)

(位于木門道武侯祠的諸葛亮塑像)
(位于秦安縣隴城鎮的街亭古戰場)
三國文化:天水處于蜀魏交鋒前沿,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維以及張郃敗績木門道等重要戰事就發生在境內。

(麥積山石窟)
石窟文化:天水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第一重鎮,佛教自漢代以來沿絲綢之路東傳,在渭河一帶逐漸形成了眾多佛教石窟寺院。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2014年6月入選“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世界遺產名錄,與大像山石窟、華蓋寺石窟、木梯寺石窟和水簾洞石窟等,共同構成了絲綢之路東段“百里石窟藝術長廊”。
三種風情

(仙人湖)
山水風情:天水山青水秀,風光優美,自然環境十分怡人。

(《大秦文公》劇照)
周秦風情:天水是秦民族的發祥地,秦風秦韻十分濃厚,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秦風》大部分作品出自天水的秦人之作。

(《關山月》劇照)
民族風情:天水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全市有36個民族成份,少數民族總人口24.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9%。少數民族中回族人數最多,有24.3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9%。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甘肅東部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全國回族自治縣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31.8萬人,其中回族22萬人,占總人口的69%。
天水十二名人

(伏羲)
伏 羲 華夏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誕生于天水。

(女媧)
女 媧 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始祖,誕生 于秦安縣。

(軒轅典禮)
軒 轅 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誕生于清水縣。

(甘谷縣崇文苑內的石作蜀雕塑)
石作蜀 孔子七十二賢之一,回鄉后教化百姓,使三隴一帶文教大興,人文蔚起。甘谷縣人。

(紀信祠)

(紀信)
紀 信 漢忠烈侯,隨劉邦起兵抗秦,史上有“西漢一人”“功蓋三杰”之譽。天水人。

(“飛將軍”李廣)

(李廣墓)
李 廣 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外號“飛將軍”,秦安縣人。

(甘谷縣尚武苑內的姜維圣像)
姜 維 三國蜀漢名將,大將軍。甘谷縣人。

(胡纘宗 )
胡纘宗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進士,任翰林院檢討。歷經嘉定州判官,安慶、蘇州知府,山東、河南巡撫。秦安縣人。

(安維峻 )
安維峻 光緒六年(1880),朝考為貢生,被選任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編修,光緒十九年(1893),安維峻任都察院福建道監察御史,外號“隴上鐵漢”。秦安縣人。

(鄧寶珊 )

(鄧寶珊 )
鄧寶珊 民國時期縱橫西北幾十年的智囊人物,國軍陸軍上將。1948年8月,任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年底代表傅作義同人民解放軍代表談判,達成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馮玉祥評價其“智勇兼備,忠誠熱毅,在朋友中首屈一指”。天水人。

(任法融)
任法融 第七屆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天水人。

(霍松林 )
霍松林 著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文藝理論家、詩人、書法家,德高望重,蜚聲四海,天水人。
大美新天水
趣聞二十八
風情說不盡
端莊又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