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里的秦亭鎮張呂村,成片的金黃色沙棘果點綴在綠色的草原巨毯上,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近年來,這小小的沙棘果變成了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黃金果”。

眼下正是沙棘采收時間,這幾日,張呂村的貧困戶薛柳秀利用閑暇時間來采摘沙棘果。沙棘滿身是刺,她帶著手套,拿著剪子,嫻熟的采摘來最大最紅的那一串沙棘。現在不用外出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這讓她別提有多高興了。“我們每天剪沙棘,一天能剪個五六十斤,能掙五六十塊錢,已經剪了十幾天了。”,她笑呵呵的告訴記者。
以前被人們視為荊棘的野生灌木沙棘,如今成了農民增收的“黃金果”。程永輝是清水縣秦亭鎮張呂村村民,也是沙棘果的收購商,自從華盛農業生產投產后,他便將目光瞄向了遍地的沙棘果樹。今年清水縣野生沙棘生長面積達30萬畝左右,程永輝所在的秦亭鎮就有10萬畝。看著旁邊繁密的沙棘林,張呂村村民程永輝高興的說:“我們這邊的沙棘是純天然無公害的野生沙棘,尤其今年沙棘長得非常好。寒露以后,每天我組織七八十人上山采摘,以每噸三千元的價錢出售給華盛農業收購。”沙棘每兩年才能采摘一次,今年他又帶領著村民樂呵呵地采摘這致富果。

這幾年,他組織村民采摘野生沙棘果,按斤收購后統一出售給華盛農業,不僅帶動了農戶增收,還收獲了自己創業生涯的第一桶金。來到沙棘收購廠,機器轟鳴。由于今年的產量好,任務重,工人們都在忙碌的搬運沙棘箱,對采摘運輸過來的新鮮沙棘進行分揀、破碎和分裝稱重處理,從這里分裝打包好的沙棘果,將在操作車間里進行二次加工。
天水昌盛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建榮告訴記者:”今年沙棘的產量比較好,公司從10月下旬就開始在天水的兩區五縣內組織采收,其中要屬清水縣的沙棘收購量最大,到目前為止已經收了200多噸。“

在華盛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的灌裝作業流水線上,記者看到數十個工人正在對灌裝好的沙棘裝箱,忙得熱火朝天的他們,操作嫻熟,配合默契。這些工人大多數是清水縣附近鄉鎮的建檔立卡扶貧戶和留守婦女,不僅解決了她們的就業問題,照顧家也方便多了,收入更是十分可觀。
“農戶在自己基地創收的同時,閑暇時也可以來公司上班,增加收入從帶動農戶這一塊將近有50-70人,基本上都是清水本地的農村婦女,因為他們基本上不能外出,在這一塊做得相當好,對清水農村婦女就業這一塊起到很大的幫扶作用,啟動了很多工作崗位,拉動了清水的經濟,起到了很大作用。”華盛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生產部主任趙麥星說到。

作為清水縣產業扶貧的龍頭企業之一,華盛農業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帶動農戶發展,三年中累計為1000戶精準扶貧入股戶兌現分紅1200萬元,帶動精準扶貧員工就業70多人,達到了企業發展與農戶受益的雙贏目的。
小小野生沙棘果,已在清水縣形成了一條惠縣惠民的產業鏈。這條沙棘果產業鏈,從采摘、收購、生產加工到銷售,解決了3000多人的就業問題,開啟了農戶增收、產業富農、脫貧奔小康的大門。從企業發展帶動產業發展,從產業發展推動人民群眾幸福發展,走出了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致富路,這項由“黃金果”帶來的經濟效益,將產業扶貧變成了農戶增收的現實。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