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突出問題深刻檢查 抓住關鍵環節發力破解
——慶陽市學習實踐活動抓重點、破難點成效顯著
慶陽老區自然條件脆弱,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群眾生活水平較低。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查研究、征求意見中,廣大干部群眾反映最突出、最集中的問題就是經濟總量小,道路、水資源、生態等基礎設施脆弱,嚴重制約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進入學習實踐活動分析檢查階段,慶陽市針對這些問題,廣泛調研,深刻分析,認真查找原因,完善思路,著力破解,取得了明顯成效。
突出關鍵環節,完善發展思路,形成發展共識
在聘請專家“把脈會診”,召開會議分析檢查原因的基礎上,慶陽市積極研究破解對策措施,進一步明確了緊盯建設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經濟增長極這一目標,圍繞“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這一主題,突出工業強市、產業富民兩大戰略,破解交通、水資源、生態和人才四大“瓶頸”制約,開發“黑、綠、文、紅”四大資源,建設經濟強市的總體工作思路,高標準編制了基地建設總體發展規劃、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環保、土地利用等相關配套規劃,形成了《鄂爾多斯盆地(甘肅慶陽市)能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和《慶陽市能源化工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及工業集中區建設相關配套規劃,并修訂完善了交通、水資源利用等20多個規劃,形成了抓大項目、促大投資的發展共識。
突出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基礎設施得到改善
抓項目、促發展,慶陽市堅持上爭、內聚、外引一起上,實施了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交通建設上,西平鐵路、西長鳳高速公路建設順利進展;機場4C級改造、西雷高速、寧長二級公路建設即將動工建設;長青鐵路、打扮梁至平涼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正在申報立項;通縣、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快速推進。水利建設上,大力實施雨水集蓄、油區群眾安全飲水等水利工程,北部山區群眾安全飲水問題逐步緩解,灌溉面積持續增加;巴家嘴水庫除險加固、揚黃人飲續建等一批重大骨干項目正在建設,揚黃人飲續建工程向慶城延伸供水、葫蘆河調水等重大項目正在申報立項。生態建設上,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及“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退耕還林累計達到167.7萬畝,荒山造林達到238.6萬畝,封山育林達到12.5萬畝,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開工實施了慶陽市新區、慶城縣北區、環縣環江新區等一批城鎮擴建、改建項目,城鄉基礎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至5月底,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08億元,增長60%,其中5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56.24億元,同比增長67%。
突出工業強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快速進展,經濟實力持續提升
圍繞建設國家級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標,按照“煤—電—化—材”綜合開發的思路,認真落實“一站式”服務工作機制,高起點、高標準開發煤炭資源。總投資52億元的慶化公司搬遷改造項目順利進展,油田產能建設步伐加快,生產原油121萬噸,完成原油加工量50萬噸;完成了1650平方公里的煤炭勘查作業,引進華能集團等國內技術領先的大企業參與開發,年產90萬噸劉園子礦井今年可建成投產,年產1200萬噸核桃峪礦井正在緊張建設之中。抓好工業集中區規劃編制和基礎設施建設,認真落實鼓勵工業集中區發展優惠政策,加快省政府批準的16個工業集中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吸引企業入區、產業集中、要素聚集。目前,規劃建設的16個工業集中區已基本建成11個,入駐企業546戶;高度重視工業發展和中小企業解困問題,研究制定了六大解困扶持發展措施,支持中小企業解決產品價格下降、訂單減少、庫存加大、資金困難等實際問題,工業運行逐步好轉,部分企業效益明顯增長。至5月底,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億元,增長5%,比一季度提高2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增加值達到63.6億元,占全市GDP的25.6%;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5.7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7.84億元,分別增長39.3%和5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1.95億元,增長23.5%。
突出產業富民,“三農”工作高效推進,農民收入不斷提高
抗旱生產扎實有效,糧食生產可望豐收。面對嚴重冬春旱災,慶陽市積極組織開展抗災生產,全力實施“地膜增糧”工程,春播糧食作物特別是全膜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單位產量提高,預計全年糧食總產可達到110萬噸左右,與去年基本持平。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非常大,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緊緊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實施以種植500萬畝紫花苜蓿,飼養100萬頭肉牛、300萬只肉絨羊,栽植260萬畝蘋果樹,種植100萬畝瓜菜,每年穩定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00萬畝為目標的“六個百萬”工程,培育10戶銷售收入過億元、上繳稅金過千萬元的工業企業和100戶銷售收入過千萬元、上繳稅金過百萬元的工業企業為目標的“十強百戶”工程,扎實推進助農增收“十大行動”計劃和農民脫貧致富“五個一”工程,草畜、蘋果、瓜菜等特色產業已形成較大規模,農產品加工出口持續發展,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加強對小麥和玉米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奶牛良種補貼、生豬補貼等資金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嚴格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快扶貧開發進程,輸轉勞動力30萬多人。前五個月,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86元,同比增長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