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經濟生態“新引擎”
慶陽市上半年項目工作綜述
先朝陽 何海峰
甘肅中盛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探索形成的全產業鏈、全循環鏈、全價值鏈模式,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兩個千億級產業鏈系列項目強力推進,成為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重要支撐;一大批交通項目的謀劃實施,破解了多年來制約發展的基礎瓶頸;特色產業項目形成規模,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明顯加快……
今年以來,面對抓項目、擴投資困難更多、壓力更大的嚴峻形勢,慶陽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3341”項目建設工程作為推動全市經濟穩中求進的總抓手、轉型升級的主陣地和富民興市的強引擎,搶抓機遇謀劃項目落地,積極作為抓實項目招引,創新機制強化項目保障,強化責任加快項目實施,全市項目建設快速推進、進展良好。
據慶陽市統計局數據,今年前6個月,全市實施500萬元以上項目2079個,比上年同期增加283個;完成投資581億元,同比增長7.1%,占年度計劃的50%。其中,實施億元以上項目56個,完成投資183.78億元。
搶抓政策機遇
積極謀劃爭取項目
慶陽是甘肅省唯一的革命老區,中央、省上高度重視慶陽的發展,給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傾斜照顧,相繼出臺了《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六盤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關于進一步支持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意見》等文件,為推動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提供了堅強后盾和政策保障。
為了確保各項利好政策落到實處,慶陽市委、市政府對《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涉及慶陽的11大類120個重點項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支持革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意見》涉及慶陽的3大類75個重點項目進行了梳理,采取盯人盯事盯項目的辦法,按流程、逐環節無縫銜接,爭取盡快審批開工。目前,銀西鐵路改客專方案已完成三省區政府會簽,年內可開工建設,慶陽至長慶橋、環縣至褚家灣兩條配套貨運鐵路有望同步建設;甜羅高速、打慶高速前期工作抓緊推進,年內有望開工;環縣電廠一期項目列入國家火電建設規劃,正在進行預可研編制,年內有望核準。
良好的機遇帶來了投資發展興業的良好氛圍,慶陽市招商引資、撬動民資進展良好。上半年,全市共實施各類招商引資項目245個,到位資金355.4億元。在第21屆蘭洽會上,慶陽市現場簽約項目79個,簽約總額達到707.1億元。同時,撬動民間投資完成284.4億元,增長13.4%,投資結構得到持續優化。
推進扶貧攻堅
抓實基礎設施和特色產業項目
“我們一定要把推進扶貧攻堅、實現脫貧致富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最大的政治、最大的任務,以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勢產業開發為牽引,深入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掛圖作戰,壓茬推進,堅決打贏扶貧攻堅這一硬仗,以扶貧攻堅的推進加快全面小康的進程,以扶貧攻堅的成效確保全面小康的實現。”慶陽市委書記欒克軍多次在有關會議上強調。
圍繞落實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1+17”工作方案,慶陽市堅持基礎設施、特色產業項目同步推進,全力打好“兩大扶貧攻堅戰”。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以537個貧困村為主戰場,整合各類資金26.7億元,規劃新修通村公路324條3173公里,相當于前10年建設的總和,占全省任務的三分之一。至目前,已開工建設324條,完成路基2799公里、路面1334公里,完成投資18.53億元。新修維修小型水利工程2982處,完成投資2700萬元,解決了1.3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農電線路和自然村三相動力電改造工作全面啟動,完成投資1.2億元;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82個,搬遷貧困群眾2590戶11813人,改造農村危窯危房10100戶,完成投資9.7億元,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特色產業培育方面,堅持項目向農村傾斜,資金向農業傾斜。上半年,投入產業扶貧資金4.18億元,實施農業產業項目462個,新栽蘋果樹6.74萬畝、改造老果園2.67萬畝;建成規模養殖場127個,全市肉羊、肉牛、生豬飼養量分別達到393萬只、57.4萬頭、84.6萬頭;苗林結合培育100萬畝,其中萬畝以上示范點24處;種植瓜菜123.6萬畝,其中設施瓜菜13.2萬畝,建成城郊萬畝瓜菜生產片帶4處,蘋果、草畜、苗林、瓜菜特色產業發展步伐加快。
圍繞千億級產業鏈
加快實施能源化工項目
兩個千億級產業鏈建設,是慶陽市培育區域首位產業的重大發展戰略。慶陽市委、市政府緊盯千億級產業鏈目標,突出高科技、高品質、高效益的“三高”導向,全力加快石油石化和煤炭生產轉化“兩個千億級產業鏈”上的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全產業鏈、全循環鏈、全價值鏈“三鏈”項目群。
在資源開發方面,石油開發“雙千萬噸”產建和百億立方米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持續推進,慶陽煉化600萬噸擴能技改項目全面啟動,上半年原油產量和加工量分別達到373.44萬噸、155.82萬噸。全力加快核桃峪、新莊、馬福川3個重點礦井建設,甜水堡2號礦井年內可實現聯合試生產。環縣毛井等4個風電廠建設進展順利,年底風電裝機容量有望突破100萬千瓦。
在資源深度轉化方面,通過爭取項目,正寧電廠1期完成主機設備招標工作。通過招商引資,瑞華天然氣綜合利用及深加工項目落地實施,永欣石化9萬噸干氣芳構化項目年內可建成投產,晉煤集團煤電化一體化項目完成煤層氣試驗井8口。同時,著力構建地方工業體系,寧南能源物流園的建成投用,帶動了長慶橋煤化工產業園的建設;威爾斯工貿的管道連接修補器及無縫鋼管生產、西峰制藥公司及彭陽春酒業的搬遷改造、隴東汽車城等項目的入駐,激發了北部清潔工業園區的活力;驛馬、西川、和盛等重點工業園區都有新項目落地實施,園區的集聚能力和吸附效應明顯增強。
堅持以人為本
加快推進生態民生項目
項目是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最現實、最有效、最可靠的核心引擎,是新常態下破解瓶頸制約、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
慶陽生態環境脆弱,生態文明建設任務艱巨。慶陽市委、市政府按照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協調推進,動員全市上下積極投身“再造一個子午嶺”和固溝保塬“兩大生態工程”建設。實施生態環境保護重大項目27個,《董志塬區固溝保塬綜合治理規劃》有望獲得國家批復,退耕還林還草、水土保持、綠色和諧家園創建等項目按計劃實施,全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辦好做實民生項目,是保障群眾生產生活、提高幸福指數的重要舉措。慶陽市堅持從發展最迫切、人民群眾最急需的一批民生保障項目入手,實施“就業促進、創業扶持、就業援助”三大工程,推介就業2314人,公益崗位安置就業103人,幫扶失業人員再就業7164人,困難人員實現就業751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均衡發展各類教育,217個建制村幼兒園建設和438所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穩妥推進衛生計生機構、醫藥衛生體制、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三項改革”,加快完善新農合、國家基本藥物、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三項制度”,新農合籌資標準由人均380元提高到470元,參合率達到98.09%,上半年為62.4萬人次補償醫療費用3.39億元。積極推進科技惠民和農民技能培訓兩大工程,完成培訓6.2萬人次。加快文化事業發展,慶陽傳媒大廈、慶陽大劇院和3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40個鄉村舞臺等公共文化惠民項目順利推進。
落實責任深化改革
快節奏高質量推進項目
為扎實推進“3341”項目工程,助推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慶陽,慶陽市委、市政府決定今年繼續實行“三個一”包抓責任制,對全市36個投資數額大、落地建設難度大、帶動驅動作用大的重點項目實施重點包抓。其中,對落實難度最大、事關全市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影響力、支撐力、帶動力最強的慶陽石化600萬噸/年煉油升級改造項目、銀川至西安鐵路項目、正寧電廠一期項目、甜水堡至羅兒溝圈高速公路項目,分別由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政協主席包抓。
改革是發展的最大動力。在項目建設上,慶陽市堅持“放管結合”,加快簡政放權為項目建設“松綁”,今年全市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項目115項,進一步縮小了市級核準、備案項目的范圍,簡化了項目審批程序,減少了項目審批門檻,有力促進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踐行“三嚴三實”,在全市開展干部作風大整頓,以作風大轉變優化發展環境,從嚴從實抓促項目建設進度,促進項目大建設。由一名市級領導擔任項目工作督查長,從全市各部門抽調40多名縣級干部,成立19個督查組,常駐8縣(區)和11個市直部門,對“三個一”包抓責任落實情況隨時跟蹤,對項目前期準備、開工建設、階段目標、竣工投運等環節全程跟進,著力協調解決項目落地、建設、融資遇到的困難問題,確保了項目建設快節奏、高質量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