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向東的出色領導下,士蘭微電子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其技術水平、營業規模、贏利能力等在國內同行中均名列前茅。
陳向東在率領士蘭微電子穩步發展的同時,大膽嘗試,成功創新,投資成立了多家控股子公司。2004年底,公司杭州測試工廠建設完成,至此,士蘭微芯片設計研發、制造、測試三個基地成型,這意味著士蘭微未來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肖勝利:
再造西部明星企業
肖勝利1969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無線電系元件與材料專業,1970年分配到國營永紅器材廠工作,1991年出任國營永紅器材廠副廠長,1994年任天水永紅器材廠廠長,現任天水華天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第三屆、第四屆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封裝分會副理事長。曾榮獲甘肅省勞動模范,甘肅省優秀企業家,信息產業部電子工業質量管理優秀領導,國防工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優秀領導干部等榮譽稱號,為甘肅省第十屆人大代表。
肖勝利領導的天水華天微電子有限公司,改制前身是天水永紅器材廠——我國最早研制和生產半導體集成電路的企業,歷時10年的三線搬遷,企業背上了上億元的債務負擔。肖勝利臨危受命,帶領企業全體職工在“臥薪嘗膽、背水一戰、重振永紅”悲壯精神的鼓舞下,通過優化企業資本結構,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加強企業管理,努力開拓市場等措施,勵精圖治,頑強拼搏,終于使企業于1998年扭虧脫困。扭虧脫困后,肖勝利正確決策,集中力量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封裝產業,通過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等措施,使企業集成電路封裝產業規模成倍增長,年封裝能力由2億塊增加到了目前的30億塊,封裝品種由20種增加到了目前的59種,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在帶領企業全體員工大力發展產業規模的同時,肖勝利還積極有序地完成了企業改制重組和股份制改造。2003年天水永紅器材廠整體改制重組為天水華天微電子有限公司,為企業今后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體制基礎。
張汝京:
開辟中國特色代工路
中芯國際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汝京博士,1977年加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其中有8年的時間從事研究和開發工作,12年的時間從事工廠建設和運營,成功地主持并管理了德州儀器在美國、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我國臺灣的10座工廠建設、研發和運營工作,具有豐富的生產線建設和管理經驗。1997年張汝京從德州儀器提前退休,出任臺灣世大積體電路(WSMC)的總裁,使世大半導體在兩年后開始贏利。2000年主持中芯國際領跑中國晶圓代工業至今。
如果要給目前如日中天的中國半導體制造業發展確定第一個里程碑,那么一定是屬于中芯國際成立的那一刻。自2000年成立以來,中芯國際擁有5座已經投產的晶圓廠,包括4座8英寸廠、1座12英寸廠。同時,中芯國際也致力建設掩膜廠、封裝廠,完善晶圓代工全方位服務體系,立志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晶圓代工之路。而這一切要歸功于中芯國際的領航人張汝京博士。
在張汝京博士的帶領下,2004年中芯國際銷售額為9.75億美元,約占國內芯片制造業當年產值的45%,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場的占有率從2002年的2%增長到6%。2005年前三個季度,中芯國際已實現銷售額8.38億美元,全年可望超過10億美元。
目前,中芯國際的產能已達到8英寸晶圓月產10萬片,12英寸晶圓月產超過1萬片,加工技術從0.35微米至90納米,已使中國的集成電路加工技術開始步入世界水平。產品技術涉足存儲器、邏輯電路、高壓電路、模擬混合信號電路、LCOS等。成都的封裝測試廠建成后,中芯國際能夠為客戶提供從設計服務、光掩膜制造、晶圓代工到封裝測試等全方位的一條龍服務。目前中芯國際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企業,列世界代工企業第三位。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縮小與國外的差距做出重要貢獻,同時也為中國集成電路企業樹立了一個成功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