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溫心”家裝 裝點精致生活
初見吳細立時,他正忙不迭地打電話處理業務,辦公桌上凌亂地堆放著許多資料,而資料堆的背后露出一個很精致的茶具,兩只小巧的茶杯里有些余茶。素聞福建、廣東一帶的南方人嗜好品茶并精于茶道,看來祖籍在福建莆田市的吳細立也是通于此道。
在北方人眼里,南方人頭腦靈活,精于商道,這一特點在吳細立身上表現很充分。早在16歲時,他就跟隨舅父做木材生意,幾年商海中的摸爬滾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資金后,20歲便開始獨立創業,并在家鄉開了一家木材店。說起到天水來,吳細立說,這純屬機緣巧合。2000年底,一位在天水做建材生意的朋友回家探親時說:天水開了幾家大型建材市場正在招商呢,條件也很優惠,并鼓動他一塊去。沒怎么多想,他便隨朋友踏上了西去的列車。乍到天水,他便被這座古城獨特的人文環境所深深吸引:氣候宜人,民風淳樸。雖然這里經濟欠發達,但從城市開發建設的變化看,經濟發展正處于上升階段,尤其是房地產業發展迅速,市民對商品房的購買需求旺盛,“商品房熱”、“裝修熱”正在逐漸升溫,家居裝飾剛剛起步,整個市場仍處于少、弱、散、亂的狀況,缺少品牌、缺少“正規軍”。他敏銳地察覺到,“散亂弱小”的背后其實正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對天水裝飾材料市場短暫的考察后,吳細立回到家鄉果斷地關了木材店,帶著全部資金來到天水。他要在這塊乏人開墾的沃土上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2001年,在新開業的麥積區橋南建材市場,一家名叫“溫心裝飾”的建材店開張了。對店名的確定,吳細立承認自己當初頗費了一番心思,他希望每一位顧客在店里買到的貨品是放心的,感受到的服務是踏實、溫暖、貼心的,于是,他便取名“溫心”。這實際上是他給自己確立的經營思想和準則。
由于資金有限,吳細立最初做的只是單一的板材零售、批發業務,門店不過40個平方,老板加員工也就二、三個人。但每個品種的板材都是他從眾多供貨廠商中遴選出的品牌。吳細立堅持“寧可少賺一點也要多贏得幾個回頭客”的營銷思路,“溫心裝飾”很快便在市場中立足。
對于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要進一步走向市場獲得發展,取決于對市場脈搏的準確把握及在市場中的定位,這樣才有利于公司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就在一些裝飾公司將注意力放在機關、商場、企業、酒店等所謂大型裝飾市場的拼搶上時,吳細立卻把目光定格在“家庭室內裝飾”這些“散戶”上,他捕捉到其中蘊藏的發展潛力,隨著城市的發展,天水人逐漸開始注重生活品質,對家裝材料則更注重追求品質、檔次,人們對“家”這個私密空間賦予了更多的精神寄托,家裝正是人們實現各種心理需求的媒介。而與人們追求家裝高品質內心需求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大量的“馬路游擊隊”從事室內裝飾工程,在施工中隨意改變房屋結構,更談不上什么施工設計標準,工程質量往往難以保障。
欠缺就是商機。瞅準這一點,2004年,“溫心裝飾”公司適時成立了設計部,并引進三名設計專業設計師,隨后,工程部成立,正式承攬家庭室內裝潢工程。隨著業務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公司也由最初的單純經營板材擴大到油漆、燈具等裝飾材料。同時,“溫心”始終堅持走品牌化經營之路,其產品不僅匯聚國內名優裝潢廠家的裝飾材料,還不斷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并與各供貨廠商保持緊密聯系,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廠家新近出了什么新產品,便根據當地市場需要及時推出,這使得公司的裝飾材料始終緊跟時尚潮流。
管理是企業的命脈,為了提高設計和工程部人員的業務技能,他先后派業務骨干赴北京、西安等城市大型裝飾公司培訓學習,了解掌握新技術,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管理制度,健全公司管理機制。
“做生意先做人”,這是被吳細立奉為座右銘的經營之道。看到一些室內裝飾設計公司只顧四處招攬業務,而接到工程時便臨時拉人馬,在施工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對消費者不負責任的現象,吳細立嚴格要求自己的員工,室內設計盡管是免費的,但處處要為顧客著想,不但要有設計效果,而且要材料開支上精打細算,在給顧客創造生活與視覺享受的同時,也為顧客提供價格最合理的設計。在裝修質量上,嚴格按合同施工,保障工期,并提供優質有保障的售后服務。
真誠的服務也贏得了顧客真誠的回報。有一件事,讓吳細立至今難忘:2004年底,在麥積區一企業工作的尹先生,單位剛分了新房,便找到“溫心”為他裝修,公司立即派人上門量尺寸、看結構,免費進行了裝修設計,并根據尹先生的喜好、家庭的財力狀況,從每一項材料的選擇、開支上都精打細算,尹先生對此十分滿意,事后他逢人便說,有好幾位分了新房的職工慕名找到公司,公司一下子承攬了十幾個裝修工程。
正是多年來遵循“以誠做人,以信為本”的經營宗旨,在短短六年時間,“溫心”已由過去不起眼的小門店發展成為天水地區頗具影響力的大型裝飾企業。
談及未來的打算,吳細立說,他要將“溫心”打造成天水乃至甘肅省裝飾行業的“第一品牌”。愿吳細立的鴻鵠之志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