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質檢總局局長王勇一行在天水長城開關廠有限公司調研)
企業的任務,歸根結底就是謀求發展。企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創新。具備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主創新成果,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獲勝的明顯標志。一直以來,長開廠公司十分重視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特別是黨中央提出深入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以來,長開廠公司把“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競爭實力”作為學習實踐的主題,取得明顯成效,使公司成為中壓開關技術與品質的引領者。

隨著我國加入WTO,世界知名電器制造商紛紛涌入,國內不少優秀的制造企業或被兼并,或被收購,洋品牌無情地吞噬著國內電工市場份額,電工開關行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而殘酷,國內電器制造企業幾乎無力招架。在此逆境中,面對國內外雙重壓力,公司董事長張希泰、總工程師馬炳烈等公司領導一班人,并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而是逆勢而上,以不畏強手,敢為人先的膽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客觀、全面地分析國內外形勢,系統思考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從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戰略高度審視和謀劃技術創新工作,用科學發展觀推進技術創新工作。圍繞企業可持續發展,科學確立統籌兼顧、全面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根據開關行業技術發展的方向和企業發展需要,在整個行業格局中找定位,定標桿,確定了“主攻高壓、壯大中壓、兼顧低壓”、“建設數字化工廠,打造中國中壓開關旗艦”、“建設國際一流的開關設備研發制造基地”的企業發展戰略,適時提出了以突出企業自主創新戰略為主線,從以跟蹤為主向加強自主創新轉變,從注重單項技術的研究向加強以重大戰略性產品為中心的集成創新轉變,并融入公司的“九五”、“十五”技術發展規劃。

“十五”以來,公司緊緊圍繞企業“建設國際一流的開關設備研發與制造基地”發展戰略,廣泛探索,銳意創新,扎實推進、成功實施了 “一全三化”(全系列、充氣化、智能化、數字化)、“一大三高”(大電流、高參數、高電壓、高海拔)的產品創新戰略,順利實現六大技術方面的重大轉型和跨越:
⑴ 主導中壓開關柜產品實現了智能化、小型化;
⑵ 主導中壓開關元件產品向高可靠性和固體絕緣化方向的轉型;
⑶ 突破了中壓SF6氣體絕緣智能化產品的關鍵技術,形成了完整系列的SF6氣體絕緣開關設備產品體系;
⑷ 實現了額定電流達8000A、額定開斷電流達63kA的大容量開關備產品的成熟化;
⑸ 企業產品范圍由中壓3.6~40.5kV,跨越至126kV及以上的高電壓領域;
⑹ 公司在產品研發環境、制造技術和管理技術方面實現了全面數字化。
這六大技術方面的成功轉型使公司保持了行業“產品技術一流、制造技術一流、管理技術一流”的“三個一流”的地位。以40.5千伏 C-GIS、126千伏 GIS 、 額定電流4000安培/開斷電流63千安發電機出口端保護斷路器、額定電流8000安培/開斷電流63千安大電流開關設備、EVH系列輕量化高可靠性真空斷路器等產品為代表的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內領先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高附加值的產品,填補了國內高壓開關設備在充氣化、智能化、數字化、大電流、高海拔、高參數以及發電機斷路器方面的空白。不僅替代進口,而且大量出口。目前,這些新產品銷售收入達到71542.58萬元,利潤達到14927.16萬元,企業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創匯1965.87萬美元。

截止2008年底,公司共完成76項自主知識產權新產品鑒定,其中31項達到國內領先技術水平,12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5項為國家級鑒定,5項分別被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列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并完成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項目1項、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1項、科技部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3項、科技部火炬計劃項目1項。另外,公司還完成了289項長期儲備技術、372項制造技術、136項質量技術以及152項管理創新技術的應用和研發。這些創新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9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0項。目前公司擁有有效專利10項,2008年完成發明專利申報8項,實用新型專利申報13項。2006~2008年參加制定的國家、行業標準共計13項,為行業標準化和技術創新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目前公司產品市場覆蓋國內除臺灣省以外的所有地區,服務于國內電力、石化、冶金、煤炭、鐵路、軍工等20多個行業,在三峽工程、神五工程、神六工程、青藏鐵路、中國航天酒泉發射基地、核電及國防建設等國家重點項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出口歐、美、澳、亞、非等32個國家與地區,使企業成為中國開關設備技術與品質的引領者并保持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