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右為李維謙)
因為甘肅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近年來的聲名鵲起,身兼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的李維謙也少不了在媒體上亮相。有一次在電視臺參與訪談節目時,被問及“做好企業的關鍵要素是什么,用一句話概括。”李維謙索性只給了兩個字:忽悠。主持人愕然。
忽悠經之轉危為安
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總部設在甘肅天水市麥積區社棠鎮以東3公里的山溝里,這家不占地利的“三線企業”,在上世紀末一度瀕臨倒閉。當時的情形,李維謙用三個“2”來形容:職工2000多人,年產值200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
而到了2009年,該公司工業總產值在金切機床行業排名第七。作為大型臥車的領頭羊,星火已經牢牢坐穩了“新十八羅漢”的位置。
星火何以燎原?中國工業報記者日前來到該公司實地采訪,從員工的講述中,記者發現:作為一把手,李維謙確實挺能忽悠的。
1996年,年近不惑的李維謙“受命于危難之時”,被任命為星火機床廠廠長兼總工程師。
上任第二天,李維謙就面臨一次危機。“馬上到‘十一’和中秋節了,可廠里財務賬面上只有20萬元,而全廠職工一個月的工資至少得80萬元,企業生產又需要資金,銀行已停止給星火貸款。”工人們給李維謙起外號叫“李(里)外欠”,一著急,他嘴上起了泡。“當時星火沒錢、沒人才、沒產品、沒市場,有人勸我別著急,說‘反正這個廠誰來管也不會好’。”
真的存在“誰來管都不會好”的企業?李維謙不相信,“沒有錢我們可以給政策,沒有人才我們可以自己培養,沒有新產品我們可以自己研發,沒有市場就用新產品打開市場。星火一定會好起來的,只是時間問題。”
李維謙一番忽悠,職工重拾信心。“1997年、1998年是星火最困難的時候,廠里沒多少活,上班發不了多少工資,甚至不發工資,但職工還是按時上下班,還在研發新產品,培養人才。我們用七個月時間生產出了星火歷史上最大的4米臥式車床。”李維謙告訴記者,當時到過星火的人都給予星火這樣的評價:“人心不散,精神不倒。”
重拾信心之后,星火從實際出發,采取“分路突圍”的政策,8個車間分別對外攬活,掙點工資。利用這個辦法苦苦支撐的同時,李維謙還提出全力開展科技創新,開發新產品,并規劃了“生存、發展、建立星火大家園”三步走戰略,使職工堅定了戰勝困難的信心,看到了希望。
1996年到2000年,星火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將別人眼中的許多“不可能”變為“可能”,研制出了輕型臥式車床、TX-028大型球面車床、大型數控臥式車床、低壓鑄造機、數控端面車床、CW61200臥式車床等當時在國內領先的產品。
2001年,星火的產值僅4000萬元,剛渡過“不愁發工資”的階段。2002年初,李維謙又開始忽悠:三年過億。“廠里的職工們都覺得不太可能,因為星火歷史最高產值是5000萬元。”李維謙笑著說,“我就當這是個目標,蹦一蹦才夠得著;但要是蹦都不想蹦,就永遠夠不著。”
到2003年4月份,隨著既定目標的逐漸實現,星火又根據生產情況提出了“1個億太少,1億5不多”的目標。“當時管生產的副廠長說1億元基本可以實現,1.5億元根本不可能。”李維謙回憶說,跟車間主任商量后,他們覺得還是有希望。“到年底,我們完成了1.56億元。”
2001年后,星火主要經濟指標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長。如今,公司的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10億元。
“永不抱怨、永不放棄、永不言敗”,如今已成為每個星火員工的口頭禪,而說“過去就是那么做的”、“沒可能”、“沒辦法”、“沒有用”之類的話則被視為是沒本事、無能的表現。
忽悠經之應對危機
國際金融危機剛露出苗頭,星火生產的傳統機床產品銷售量就直接下降了50%。李維謙又開始忽悠:“危機來了,要樹立信心,主動出擊,不為失敗找理由,只為成功找方法。”
星火在多年的經營發展中產品形成了三大類,一類是傳統機床,另一類是中端機床,還有一類屬于自主創新非標準的重型機床。國際金融危機出現后,星火加快了高新產品研發的步伐,著重生產有市場優勢的“數控、重型、精密”機床,完成了承重150噸的新產品CCK61400數控臥式機床的研發之后,又研發承重160噸、200噸的重型數控機床。這些新產品為星火贏得了大量的客戶。
李維謙說,我國大噸位機床市場份額的一半被國外品牌機床所占領,星火的目標就是用三年的時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減少國內市場對國外進口機床的依賴。“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的市場。”2009年,公司完成出口交貨8823萬元,突破千萬美元大關,同比增長106%。
星火之所以能很快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與企業根據市場變化不斷創新求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李維謙認為,星火要做大做強,單做機床是不夠的,為了實現更大發展,星火除了積極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外,必須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
去年年初,星火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積極向風力發電設備領域發展,實現了主線產品與新產業的共同發展,為企業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增強了后勁。
為應對金融危機,李維謙提出“星火機床的進步就是中國機床的進步”和“星火機床的進步將是世界機床的進步”。隨著企業文化不斷豐富,“陽光心態,永不抱怨”、“制造世界一流機床”等理念深入人心。“星火‘燎原’世界”成為星火人的夢想和追求。
早在2008年10月,星火就收購了法國索瑪公司,參股德國亨利安公司及英國WB機床制造公司,實現了國外資源的整合。
與此同時,星火積極進行區域內與區域外的資源整合,先后并購蘭州、天水等地的多家企業,整合土地、人才、資本等資源。去年四季度,該公司針對甘肅省委提出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加快項目建設、技術創新步伐,向風能產業進軍,積極謀劃新的經濟增長點。星火公司聯手湘電集團、華唐電力投資集團,共同出資組建成套風力發電機組生產企業,生產2兆瓦直驅型成套風力發電機組。
2009年,星火機床公司完成工業總產值10.65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新產品5.3億元,同比增長38%;實現工業增加值4.57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銷售收入10.3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利潤1.2億元,上繳稅金5200萬元。
記者手記:此忽悠非彼忽悠
機床圈子不大,熟悉的人自然知道,李維謙為人忠厚、待人謙和,當然不是賣拐的那個“大忽悠”。反過來來說,靠忽悠想把實業做好恐怕也是搬著梯子上天———沒門兒。
李維謙所謂的忽悠,無非就是善于把經營理念總結成通俗易懂、振聾發聵的警句。起初,記者以為他是文科出身,其實他是學工的,在星火機床,他是從技術員一步步做起來的。
與一般的技術型人才不一樣的是,李維謙思維活躍、善于總結。比如,對機床,他有獨到的看法:“表面看來,機床似乎很復雜,很多機床的運動精度精密到不允許有頭發絲十分之一的誤差。但是一切機床歸根到底只不過是一個‘圓’和一條‘直線’運動的復合。”
這個發現讓李維謙內心萌發了制造世界一流機床的想法。怎么實現這一目標呢?他又提出了“文化治企、理念制勝”。星火的經營理念別具一格,也是李維謙琢磨出來的:和諧立本,創新為先,行者無疆。
記者翻閱星火廠報,發現這個理念是2002年確立的,早在“和諧”一詞被泛政治化之前。
星火的發展史令人感慨:實業當然要靠實干,但是畫龍點睛的一筆還是超前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