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海緣茶業商鋪)

海緣茶業商鋪:主營福建省武夷山產的金駿眉、大紅袍茶葉和泉州安溪產的鐵觀音茶葉,兼營其他各類名茶。
商鋪地址:天水市秦州區合作巷9號商鋪(北園子路口)
聯系電話:13993883888; 0938--8297666

(金駿眉)
福建武夷山金駿眉茶:
金駿眉茶,首創于2005年,由北京張先生、孫先生、武夷山正山茶業的江元勛先生、駿德茶業的梁駿德先生等共同研制成功.金駿眉茶青為野生奇種茶芽尖,摘于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海拔1200—1800米高山的桐木關,6至8萬顆芽尖方能制成一斤金駿眉茶,結合正山小種傳統工藝,全程手工制作,是可遇不可求之茶中珍品.金駿眉茶外形黑黃相間,烏黑之中透著金黃,顯毫香高。金駿眉是武夷山正山小種紅茶的一種,目前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高端紅茶,按照武夷山正山小種紅茶茶葉的品質及采摘的標準不同,又分為金駿眉、銀駿眉,其中銀駿眉是由金駿眉的出現而產生的,其品質略次于金駿眉,金駿眉銀駿眉都是屬于武夷山正山小種紅茶.金駿眉為小種紅茶芽尖制作成的正山小種;銀駿眉為小種紅茶一芽一葉制作而成的正山小種紅茶。

(大紅袍)
福建武夷山大紅袍茶:
大紅袍武夷巖茶非常有名,宋代詩人范仲淹就寫詩贊道:“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水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到元代時,這里已經設有御茶園,專門督造貢茶。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的狀元,它生長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龍窠中,僅剩三株,極為名貴。九龍窠是一條清泉滲流的峽谷,大紅袍生長的地方海拔600多米,溪澗飛流,云霧繚繞,這里的土壤是由酸性巖石風化而成,所以很適合茶樹生長。
傳說大紅袍是仙鶴從蓬萊島叼出來的種子遺落在武夷山上的這處懸崖上長成的。另有一種傳說,從前天心寺和尚曾用這幾株茶樹上產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帝的病,皇帝將狀元穿的紅袍披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于是紅袍將茶樹染紅了。
該處山壁有“大紅袍”三個朱紅大字。大紅袍枝葉密集,葉梢向上斜著伸展開去,葉子是寬橢圓形的,尖端向下垂,邊緣則往里翻卷,葉子顏色深綠有光澤,若是新芽則帶紫紅色。每年早春茶樹發芽的時候,從遠處望去,整棵樹艷紅似火,仿佛披著紅色的袍子。 大紅袍的樹齡已逾千年,現在九龍窠絕壁上僅剩四株,巖縫中滲出的泉水滋養著它們,因而不用施肥它們也生長茂盛。每年的5月13日至15日,當地會有專人架起云梯上大紅袍采茶,產量極少,只有幾兩,被視為稀世珍寶。

(鐵觀音)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鐵觀音茶:
鐵觀音茶,產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發明于1725—1735年,屬于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屬于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七泡余香溪月露 滿心喜樂嶺云濤 ”。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癥、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其創制年代,據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清上明制茶法》載:“青茶(即烏龍茶)起源:福建安溪勞動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創制發明了青茶,首先傳入閩北后傳入臺灣省。”鐵觀音因品質優異,香味獨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后傳遍閩南、閩北、廣東、臺灣等烏龍茶區。20世紀70年代,日本刮起“烏龍茶熱”,烏龍茶風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廣西等部分綠茶區紛紛引進烏龍茶制作技術,進行“綠改烏”(即綠茶改制烏龍茶)。目前我國烏龍茶有閩南、閩北、廣東、臺灣等四大產區,以福建產制歷史最長,產量最多,品質最好,尤以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巖茶聞名于海內外。鐵觀音不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飲,而且養生保健功能在茶葉中也屬佼佼者。鐵觀音于民國八年自福建安溪引進木柵區試種,分「紅心鐵觀音」及「青心鐵觀音」兩種,主要產區在文山期樹屬橫張型,枝干粗硬,葉較稀松,芽少葉厚,產量不高,但制包種茶品質高,產期較青心烏龍晚。其樹性稍,葉呈橢圓形,葉厚肉多。葉片平坦展開,適宜種植鐵觀音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