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全國率先由民政部門主管、具有外資企業背景的非公募基金會--安利公益基金會成立了。四年來,從一份回饋中國社會的美好期許,到幫助254萬名貧困兒童獲得營養和教育改善,安利公益基金會始終以“促進中國貧困兒童平等發展”為目標,通過“春苗營養計劃”、“陽光成長計劃”等項目,幫助農村貧困兒童獲得更好的成長機會。安利公益基金會還通過成立“中華志愿者基金”推動志愿服務行動開展、連續三年開展“中國公益慈善人才培養計劃”,為整個公益事業的發展輸送人才。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公眾開始參與公益事業。安利公益基金會主席顏志榮說,安利公益基金會很像海邊的一個孩子,看到擱淺的小魚就會放回大海,雖然這種力量微弱,但每次付出都是一個小的改變。這種改變由一個一個的個體,向更多的群體擴散,如漣漪一般,不斷放大。安利公益基金會希望帶動更多力量,讓愛心和溫暖覆蓋每一個角落。
關愛兒童,創造平等發展機會
在中國貧困地區,還有2600萬名中小學生仍然面臨著營養匱乏的困境。如果貧困地區的學生營養問題得不到及早干預,對于他們自身、對于他們的家庭,乃至未來的發展都將是不可估計的損失。
在貧困兒童營養支持方面,自2011年起,安利公益基金會與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合作開展“春苗營養計劃”,在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廚房、培訓廚房管理員,改善學生營養狀況。截至2015年,該項目覆蓋中國22個省(區)的300多個縣,建成3800多所春苗營養廚房,培訓超過3700名廚房管理員,讓190多萬名兒童吃上了營養餐,在2013年及2014年,經過相關機構全面評估,學生對春苗廚房的滿意度達到97.8%,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身體狀況、健康水平得到了提升。
“春苗營養計劃”是目前國內一個極具特色的廚房公益項目,項目之所以能更大限度地覆蓋貧困地區,并持續、順利開展,得益于安利公益基金會在項目機制上的四個舉措:
首先,項目洞察需求,發現農村兒童營養改善的難點,配合政府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和政策,提供建設廚房、培訓管理員、加強營養教育的解決方案。
第二,項目建立標準化的公益產品管理體系。項目前期開展實地考察調研;中期設立包括申報、招標、培訓、運作等8套標準化制度保障規范,包括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逐級監督體制;項目后期評估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
第三,項目有效配合政府對兒童營養改善的投入。通過與地方政府開展合作,政府配套資金改善學校設施或開展共建模式,迄今春苗項目總計投入1.7億元,政府投入8.7億元。
第四,項目積極推廣春苗模式,擴大公益影響力。安利公益基金會將春苗項目的運作模式在政策研究、公益領域、社會公眾領域積極推廣,促進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關注和解決兒童營養改善問題。2013年,安利公益基金會參與全球性倡議年會,承諾兩年內建設2000所廚房并如期完成,進一步擴大了項目影響力。
針對當前學齡前兒童的營養問題,2015年,安利公益基金會攜手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等機構,聯合發起“為5加油--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通過提供系統的營養改善方案,幫助中國貧困地區3-5歲兒童在成長關鍵期,獲得必要的營養支持與健康教育。該項目計劃于2016年在中國8個省份的貧困山村幼兒園開展,屆時將有超過10000名的學前兒童受益。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流動兒童的教育環境、生活處境也亟待改善。因此針對這個群體的兒童,安利公益基金會從2011年至今,還開展了“陽光成長計劃”,累計投入935萬元,通過建立城鄉學校“手拉手”伙伴、開展“陽光小社團”活動、開展兒童安全教育等多種活動形式提高流動兒童素質,幫助他們適應城市生活。
以人為本,推助公益事業快速發展
公益慈善事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安利公益基金會始終堅信,每個公益組織的成長,都將推動事業的進步與發展,這也是基金會必須肩負的使命。安利公益基金會通過建立“中華志愿者基金”、開展“中國公益慈善人才培養計劃”,大力推動和提升了整個公益事業的發展水平。
2012年,安利公益基金會投入1000萬元設立中華志愿者基金,主要用于全國志愿服務領域的政策研究、志愿服務交流及優秀志愿服務項目的資助。同年,安利公益基金會還出資1000萬元,聯合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共同發起和開展“中國公益慈善人才培養計劃”。項目以創新方式培養公益慈善領域的領軍人物,并為其所在公益機構提供發展資助,被譽為公益慈善界的“創新工廠”。這個項目為我國公益慈善人才提供了一個學習專業知識、交流工作經驗、提升實踐能力的平臺,值得大力推廣。
截至2015年,“中國公益慈善人才培養計劃”已開展三年,累計吸引超過2800名公益從業者報名,總共培訓150名公益事業從業人員,為30家機構的30位公益人士提供總計300萬元的發展資助,這些學員主要來自于關愛兒童、環保、養老、助殘、社會企業等多個公益領域,80%以上的學員來自民間NGO(非政府組織),這對于民間公益從業者的能力提升,構建良好的公益生態系統產生積極影響。比如,致力于開發盲人科技用品的北京保益互動創始人獲得多項創新大獎和創投基金,并承擔起朝陽區殘聯盲人輔具研發任務,與相關機構合作,研發圖像識別、文字識別等技術,應用于盲人輔助領域;北京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定制了團隊能力提升的課程,讓團隊整體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北京市社會組織評估中榮獲5A級基金會。
規范治理,打造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透明度和影響力是基金會的生命線和事業線。自成立伊始,安利公益基金會就將高效、透明、規范作為運作準則,通過全方位的信息披露、科學規范的項目運作、規范化的內部治理,提高基金會透明度和治理水平,這項工作獲得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在透明度建設方面,安利公益基金會始終以會計核算準確無誤、財務信息公開透明作為財務工作的首要原則,并通過年報、機構網站、公開報刊、官方微信等渠道披露機構項目運行及財務狀況。在項目管理中,安利公益基金會建立了包括基金會與合作方、地方政府、志愿者實地督導、第三方獨立機構的四級監督機制;在財務信息公開中,安利公益基金會官網每月定期公示捐款信息。安利公益基金會榮登“福布斯中國慈善基金榜”、榮獲民政部門“中國公益慈善信息披露卓越組織”。2015年12月,基金會中心網發布中國基金會透明指數排行榜,在全國4740家基金會中,安利公益基金會以100分滿分并列排名第一。
在影響力建設方面,春苗營養計劃聚焦“社會動員”,搭建起政府、企業、公眾、志愿者等多種社會力量跨界合作平臺。四年來,安利公益基金會通過推動政府、企業以配捐廚房、合作建設廚房等形式撬動社會資金資源,使地方政府、企業積極參與兒童營養改善;在公眾層面,安利公益基金會通過“為春苗加1”、“白飯行動”等公眾倡導活動,增強全社會對兒童營養問題的關注,其中“白飯行動”在開展期間獲得了焦點性的社會關注,微博話題頁閱讀量達到4548萬次,380多個傳統媒體、互聯網媒體、微信號報道,參與捐款人數超過3.8萬人,獲得募款接近90萬元,今年在河北隆化縣等地建成了16所春苗營養廚房。春苗營養廚房以其對兒童營養改善問題解決的推動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可,成為目前中國規模較大的兒童廚房類公益項目,該項目于2012年獲得由民政部門頒發的“中華慈善獎”。安利公益基金會也因突出的公益貢獻和規范的管理,被《公益時報》評為“中國十大基金會”之一,并在2015年獲得民政部門授予的國家級4A基金會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