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天水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時期歷時60年的紛爭中,魏、蜀兩國輪流進入天水地區。諸葛亮六出歧山、街亭斬馬謖、木門道射張、天水關收姜維等一系列著名的戰役就發生在天水,因而三國文化也是天水五大文化體系之一。近日,記者來到了當年諸葛亮收姜維以及姜維駐守抵抗魏軍的軍事要塞鐵堂峽,卻一時難以找到歷史中記載的“躲箭石”、“石棺材”以及門里溝遺址,滿目皆是采石場和四處亂倒的垃圾,昔日的古戰場如今蕩然無存。
這里曾是三國古戰場
從天水平南鎮到小天水鎮之間有一條叫鐵堂峽的峽谷,這就是《三國演義》中提到的諸葛亮收姜維之地了,后姜維為抵抗魏軍,以鐵堂峽為軍事要塞。當年這條峽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姜維在此駐軍與魏軍進行了殊死搏斗,與魏軍形成了鼎立之勢。
天水的一些史書記載,姜維死后,鐵堂峽里留有兩塊大石頭,一塊是躲避敵人弓箭的“躲箭石”,一塊是斬殺敵人的“石棺材”。在峽谷最窄處有個叫門里溝的地方,還留有姜維為防魏軍設立的暗道機關,據說只有將7道機關同時掌握才能安全通過,否則將萬箭齊發,被射而亡。
據附近的老人講,他們小時候常在峽里玩,那時“躲箭石”和“石棺材”都還在,可不知從哪年開始,有人就到峽里炸山取石。因為峽谷里的石頭大多是竹節石,是做假山的好石料,又有外地人前來收購,所以炸石的人越來越多,將整條峽谷都炸遍了,“躲箭石”和“石棺材”,因此不見了蹤影。
古戰場成了亂石灘
采訪車一過平南鎮,記者便看到在沿途的村民家門口堆滿成堆的石料。平南鎮趙窯村的村民們告訴記者,這些石頭都是他們從鐵堂峽背來的,一部分留著自家蓋房用,另一部分等著外地人來收購。記者看到這些條狀石頭呈墨綠色,其間紋路清晰,隨便壘起幾塊便成了假山,難怪村民們要大量開采。
來到鐵堂峽,由于近幾年的亂炸亂采,這里已成了采石場,原來壁立如仞的陡峭山崖,如今嚴重滑坡。踩著碎石,記者走進峽谷里面,走了近20分鐘,看到的還是被炸過的山體和遍地碎石,讓人很難將它與金戈鐵馬的三國古戰場聯系到一起。昔日姜維御敵的門里溝已被夷為平地,到處是垃圾。村民們說,鐵堂峽口是附近村鎮的垃圾點,成車成車的垃圾都被倒在這里。
相關部門已采取措施
小天水鎮的汪鎮長告訴記者,鐵堂峽被亂炸亂采已有好幾年了,主要是附近3個鄉鎮的村民在開采,小部分用來蓋房子,大部分被收走做成假山出售。目前,鎮政府已與秦州區水利水土局、國土資源局和鄉派出所成立了執法隊,對當地村民的開采行為進行了制止,但由于破壞時間較長,除了姜維堡外,其他三國古戰場遺跡不復存在了。另外由于過度開采,這一帶的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三五年內很難恢復。(記者哈麗娜 特約記者李鵬 )

被炸得碎石遍地的鐵堂峽

村民采回家準備出售的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