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愛華老師在指導學生
本報記者 劉東亮 為您攝影報道 “三年沒領到過一分錢工資,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哪怕是相關部門能每月發100元補助費,我也愿意把畢生獻給鄉村教育!”在向學區領導遞交辭職信后,天水市秦州區關子鎮唐家河村小學的女教師魏愛華給記者說出了心里話。
三年沒工資 鄉村老師辭職
3月1日中午,走了13公里的山路后,記者在唐家河村找到了魏愛華。據她介紹,該村小學共有三個年級,共25名學生,全部由她一個人教學。1998年春,經鄉政府、學區、村委任命,初中文化的她擔當起了教育孩子們的重任。多年來,她邊教邊學,因教學成績優異,2005年她得到了上級部門的榮譽嘉獎。但是自從她從教以來,每月只領著100元的工資,到了2002年下半年農村稅費改革,鄉里的教育附加費沒有了,2003年至今的三年間,她沒有領到過一分錢的工資。“自家的日子還要過呀!”說到動情處,魏老師感慨道:“辭職出去打工的想法是迫不得已,雖然同村有人到新疆摘棉花,一個月能掙1000多元錢,但我并不羨慕。只要每個月能發上100元基本生活費,我愿意把畢生獻給鄉村教育!”
育人八年 自家地里蓋教室
據魏老師的公公李農生老人介紹,該村的小學教室在多年前已成危房。1999年,老人給鄉政府、學區打報告后,便把自己的三間牛圈改造了,讓孩子們繼續讀書。2002年,在得到鎮政府的承諾后,老人東湊西借,花2.16萬元在自家的承包地里蓋起了三間教室。直到2005年,秦州區教育局才撥給他兩萬元建校款。李老漢說:“雖然自己貼進去1000多元錢,但自己的孫子們也上學了,貼一些也值。”
老師走了 孩子怎么辦?
記者隨機走訪了幾位學生家長,一位王姓家長說,唐家河村山大溝深,附近幾個自然村的孩子們都得到這個學校來上學,如果魏老師走了,孩子們就只能到八里外的石川小學去上學,路遠不說,一旦下雨或下雪,路滑得根本沒法走。另一位姓張的家長說,如果魏老師走了,小孩子們只能放棄讀書,這樣一來就把孩子們給害了。
主管部門無能為力
就此,關子鎮學區的王副校長介紹道,像魏老師的這種情況,在該學區還有幾所小學也有。由于本身教學力量就不足,再加上這些地方是窮鄉僻壤,正式老師誰也不愿去,所以造成的現狀是一方面沒老師可派,一方面代課老師的工資沒著落,就目前的實際情況,學區領導也是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