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金元道觀 三塊珍貴石碑
見證全真教天水之勃興
本報訊【記者魏軍虎】近日,玉泉觀文物保護專家趙昌榮對我市現存于玉泉觀、七真觀、玉陽觀的三塊碑文經過考證后發現,現存的這三塊石碑見證了全真教在天水的興起和發展,因此成為了罕見的“珍寶”。
在麥積區伯陽鄉七真觀一座很小的殿院中,趙昌榮發現了一塊斷為兩截的石碑,對該碑考證后,他確認該碑立于1262年。這塊長約80厘米、寬約50厘米的石碑記錄了七真的來歷,碑石落款為“中統三年孟冬中旬日終南靈沖子李志堅、黃冠張知和立石”。這表明當年全真道士李志堅等來到天水伯陽結草筑庵修真養性,此為全真道士在天水最早記載。
現存于玉泉觀的一塊石碑雖已殘缺不全,但該碑上的《建玉泉觀記》記述到:“全真師梁志通,丘神仙徒裔也,至元辛末即1271年南離之朝光,涉關陜至于秦亭,秦古成紀也”。該碑清楚地表明了梁志通系丘處機的重徒孫輩。據趙昌榮考證,梁為玉泉觀全真道第一代知觀。住觀期間,他收弟子十八人,并以龍“道”字開始為弟子起名,此為天水全真教初盛之時。
而與玉泉觀并列為天水五大觀之一的玉陽觀,位于秦州關子鄉半坡山。據其觀中所藏的一塊碑石上元至順三年《秦州玉陽觀碑銘》所載:“秦州不遠百里有玉陽觀者,陳公志隱開基之肇也。”該碑石清楚地表明了陳志隱系全真道王處一的崳山派弟子王志宗之徒,當時所收道士眾多,十分興旺,給天水傳來了全真道崳山派。
據趙昌榮介紹,從公元1262年——1271年短短的幾年時間里,相繼有李志堅、梁志通、陳志隱分別建造了七真觀、玉泉觀、玉陽觀,此三塊碑石的考證發現,為研究金元時期的天水全真教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堪稱為罕見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