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圖:天水在線)
隆冬時節,白雪皚皚。從天水市驅車溯藉河50多里,就可以看到這個依河而建的村子,放眼望去,果樹披坡,瓊枝遍野;走進村子,家家蘋果壘堆,戶戶果香四溢。如果是夏秋時節,這里定然是蒼翠蔥蘢的世外桃源。
天水市秦州區藉口鎮放牛村,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因為傳說“太上老君”曾在這里放過牛而取了一個很詩意的名子“放牛村”。村子十梁九溝,土地零散貧瘠讓全村百十戶村民吃盡了苦頭。轉眼10年間,他們不僅改變了這一狀況,還將“放牛村”三個字打造成了響亮的品牌。10年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考察放牛村時對他們種植水果、走生態農業的路子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欣然題詞“今日天水黃土峪,明朝隴右江南綠”。10年后他們在放牛溝流域栽滿了果樹,甘甜的蘋果讓他們的生活也苦盡甘來。今年蘋果大豐收,富起來的放牛村人說出了心底的愿望:讓朱镕基嘗嘗咱們種的蘋果。

村主任李建國剛剛從地里干活回來,帶著一臉的倦意,當說起放牛村今日的變化時,神情卻顯得格外的興奮。他說,沒見過昔日的放牛村,就不知道今天的可喜變化。在他的記憶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里家家戶戶以樹枝當柴燒,樹木被采伐無度,村子的生態破壞嚴重。缺少了植被覆蓋,山坡上的水土流失嚴重,導致糧食產量低,農民的收益不穩定,村民們的生活緊巴巴的。據村民講,十幾年前,村里哪家要是有個架子車就算是條件不錯的了。總共百余戶人的村子,雖然戶均一畝果園,總面積卻只有180多畝。并且都是像國光、青香蕉之類的老品種,質量差,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管理也是粗放型的。果品收入只占村民總收入的10%,當時以種糧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放牛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500元。
“今年我們村果品產量達到650噸,果品收入21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2170元。”李建國自豪地說道,今昔的對比用“天翻地覆”這個詞來形容是再合適不過了。而這一切變化源于致富思路的一種轉變,自1994年以來,放牛村人對于自己所處的地理環境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在山地丘陵種傳統的糧食作物,不僅產量不高,而且耗費人力物力。考慮到當地的地貌氣候和土壤,種植果樹應是最優的選擇。當時市委、市政府正好發出了優質林果工程的號召,放牛村人積極響應,發揚“苦思、苦想、苦干”的精神,在全村按照統一規劃、規模減員、優質高效的原則,一次性興建脫毒優質新品種果園500畝,使果園的總面積達到1000畝,每家平均擁有4—5畝果園。并配套建設通往果園的16公里農路,爭取政府投資20多萬元,興建提灌工程一處,高標準、高起點地建成了一處“放牛”式果園。還定期請技術員對村民進行種植和管理技術培訓,通過典型帶動,示范引導,培育出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多名拔尖人才,積極發揮能人效應。

1996年,朱镕基視察放牛村時,對該村引導群眾山地建園、增加收入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意味深長地對全體村民說:“老鄉們,剛才看了你們的果樹,我心里非常高興,你們的路子走對了!”也就是在這一刻,放牛村人開始放開手腳大力發展林果業。在村委會一班人的帶動下,放牛村的果品產業以市場為導向,市場需要什么就引進什么,生產什么,多年來共引進了阿斯俄矮2號等一系列新品種12個,淘汰舊品種7個,并大力示范和推廣果品套袋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噴施果形劑,施生物肥料等新技術。短短幾年,放牛村實現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先”的成功跨越,推動了全村果品產業走向優質、高效的發展之路。目前放牛村已成為秦州區西部川區果品主要產銷基地,并且在他們的帶動下,藉口鎮附近藉河兩岸2200多農戶走向了果品種植的致富道路。
果品產業協會更是極大地促進了放牛村的發展,該協會下設技術指導組、果品銷售組、基礎會員組,服務功能由蘋果果樹的修剪、病蟲害防治擴展到種、管、收、銷、藏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務。并多次派人到陜西楊凌農科城參觀取經,積極引進更新的品種。從果農中土生土長的經紀人到田間地頭收購果品,然后統銷給來自四面八方的客商。放牛村的果品以其色鮮、味美逐漸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購商,比一般地方的果品早上市半個月更是放牛村獨具的強力優勢。放牛村的蘋果被運向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遠銷香港甚至泰國、緬甸。放牛村村民們的收入逐年遞增,錢袋也越來越鼓。
這一切變化實實在在地體現在了他們的實際生活中。村主任李建國似乎喜歡用數字來說明問題,他說這幾年大家的生活好了,各家各戶購置的東西也多了起來,今年全村就新增了21輛摩托車、23輛三輪車,許多農戶還蓋起了新房子。
正在山上剪樹的李樹英帶著農民特有的憨厚笑容告訴記者,自己的大兒子在江西理工大學學音樂,在他看來這可是個燒錢的專業,一年花費近兩萬,如果是換成以前,他的日子必將過的愁眉苦臉,但自從種起優質果園后,日子也算過得有滋有味,孩子的學費也不是多么頭疼的事情了。“今年蘋果的價格比往年高,收入比去年好。”村民李土生種有5畝果園,今年的好價格也使他收入大增。對他來說家里最大的支出也是孩子上大學的花費,但這對他來說同樣不是個困難的事情。連年都是村里收入最高的村民李文進的心思總是比別人超前一步,他正在考慮著什么時候號召放牛村人集資建造一個冷風庫,這樣他們的果品可以得到更好的保存,對市場情況的把握也會變得更加主動,使他們的收入能夠達到最大化。

圖為朱镕基于1996年6月30日視察放牛村時的題詞
鏈接:
以下由天水在線發布
朱镕基副總理在視察天水市秦城區藉口鄉放牛村時的重要講話
(根據錄音整理)
老鄉們,剛才我看了你們種的果樹,我心里非常高興。因為剛才我們到另一個貧困村去看了,他們那里都是黃的,你們這里都是綠的,你們的路子走對了。我也聽說你們這個村子種果樹方面在全省都是數一數二的,你們的工作干得非常好,自己致富,對國家也做出了貢獻。我想再過三年五年,這里的氣候會變得更好,土地也會變得更肥,生活一定會更好。我剛才對你們的省委書記說,你們的省委書記已經找到了一條符合開發甘肅的路子。特別是像你們這個山區,就是要種樹,種什么樹最好呢?種果樹。但是我也要告訴大家,現在全國都在種果樹,不久前我到江西,江西說在山上再造一個江西。都種果樹,將來城里沒有那么多人,那么多錢,光吃水果,不吃飯不行吧。誰的水果質量優、最好吃,誰就能致富。所以說你們不能光開發山區種果樹,而且要加強果樹的科學研究。省里邊、市里邊都要幫助扶持,而且要總結你們的經驗,看種什么樹好,改良品種、嫁接,各種辦法。你們的水果、蘋果最好吃,那就價錢賣的最高,不然的話,你們種出來,產量很高,但賣不出價錢,最后還是要吃虧的。我聽說你們的蘋果樹三年掛果了,為了讓樹再長壯實一些,你們把果摘了,這是對的。我看你們的前途是非常好的,你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非常好的。現在你們人均收入1OOO元,再過三年,到九八年你們的收入就能翻兩番,很有希望,祝你們干得更好!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