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通發:變作風 抓落實 保任務
秦州區2006年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2006年,秦州區以轉變干部、機關作風為各項工作的切入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狠抓工作措施的落實,有力的推動了各項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確保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務。2006年實現生產總值53.25億元,年均增長19.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6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4.47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01年的10.06:45.15:44.79調整為7.53:46.42:46.05。大口徑財政收入預計達到3.32億元,年均增長12.71%。
去年,秦州區把轉變干部、機關作風作為推動各項工作的切入點,制定了相應的文件,出臺了嚴明工作紀律、轉變工作作風的六項規定。在此基礎上,該區組成八個督查組,深入各單位督查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措施落實情況,并由區主要領導召開專題匯報會,聽取意見、建議,并下達督查建議書,要求存在問題的單位限期整改。由于制度嚴、督查硬、落實快,有效地促進了該區干部、機關作風的轉變,為確保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6年,該區共申報立項和實施項目64項,總投資8.25億元,申請到位國家資金6200萬元,實施招商引資項目99項,總投資16.76億元,引進到位資金4.77億元。在40個示范村和160個推進村,探索出了8種不同類型的新農村建設模式;勞務經濟快速發展,共輸轉勞動力14.5萬人,勞務收入達3.84億元。實現三產增加值24.47億元,同比增長12.25%。 入駐東十里工業示范區的12個項目中,已建成5個,投產3個;入駐暖和灣工業片區的項目中,已建成投產4個,正在建設3個,擴建2個。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13.44億元,同比增長14.97%。
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方面,共申報國列、省列科技項目7項,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33項,完成科技成果轉變6項。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兩免一補”得到全面落實。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條件大為改觀。著力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玉泉觀、后街清真寺2處文保單位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認真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計劃生育率達到95.8%,人口自然率為6.94‰;有線電視“村村通”和電影“2131”工程全面推進。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安置“4050”人員1176人。認真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為21名失業人員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2萬元。積極開展了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活動,零就業家庭由778戶降低到223戶。 完善社會救助體系,開展了醫療救助試點工作,城市救助994戶,發放救助資金120萬元,農村救助1528人,發放救助金184.3萬元。
秦州區委宣傳部 裴振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