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川河畔春正濃
——秦州區汪川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側記
本報記者 郭德峰 成雄
陽春三月,沉寂了多年的秦州區汪川鎮閆集水庫岸邊又變得熱鬧異常,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組織的技術人員,每天都會對水庫的各項指標進行認真測量。而在不遠處,一條平整的農機路正在鏟車的作業下向前方鋪開。
建于1958年的閆集水庫,曾對汪川河流域農田的灌溉起到過積極作用,水庫也曾于1973年和1978年進行過兩次維修改造,但近幾十年來,水庫卻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產生活,而且水庫出現了滲漏和有些壩體前移等問題,成了當地一大安全隱患。加固維修閆集水庫,使之重新煥發生機,成了汪川河流域村民的迫切愿望。近日,技術人員在村民的期盼中進駐水庫,對水庫進行全面“體檢”。投資100多萬元的水庫維修加固完成后,蓄水量將達到48萬立方米,將大大緩解沿川6000畝土地“喊渴”的現狀。
其實,閆集水庫的維修加固,只是汪川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的一項基礎設施工程,目前,以蘆筍、大蒜、甜玉米種植,商品豬養殖,果品種植貯藏,農副產品加工,沼氣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汪川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已全面啟動,部分單項項目正在熱火朝天地展開。
汪川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4260.16萬元,其中申請國家扶持資金1869.66萬元,申請使用商業銀行貸款464萬元,基地建設及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645.5萬元,項目農戶投工投勞或以物折資投資1281萬元。項目區包括9個行政村,開發總面積36316畝。項目分三年實施,計劃發展高效農業6950畝、養豬養牛22600頭、優質干鮮果8780畝,新建農貿市場2處、果蔬加工保鮮企業1處,并配套建設農村基礎設施,通農路、修水利、打水窖、修梯田、建沼氣,開展農民綜合技能培訓。
如此大的項目落戶汪川,給當地帶來了濃濃春意。3月6日是農歷正月十七,也是驚蟄,這一天,西山堡大橋破土動工,不僅標志著流域內的西山堡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啟動,也標志著汪川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全面起步。
一個多月來,汪川鎮干部貫徹區上“轉變作風抓落實”的精神,工作重心下沉,到項目區配合有關部門,為農戶指導工作,農戶也積極支持、配合項目的實施。4月10日,記者在西山堡村采訪時看到,許多人家都在開挖、澆筑、粉刷沼氣池,駐村干部和技術人員正在對村民進行指導。目前,汪川河流域已移植蘆筍1170畝,興建核桃園1400畝,千畝甜玉米和大蒜用地已經完成,甘(泉)什(字路)公路過境段17公里的行道樹也基本完成……
提起這項工程,村民都表示歡迎,汪川鎮鎮長孫百祥說,項目實施第三年,人均農業純收入可增加637元,還可實現近3000名勞動力就地轉移或異地輸轉,當地林草覆蓋率可提高10個百分點,真正實現社會、經濟、生態三項效益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