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秦州,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在該區中梁鄉茹家灣、關子鎮西溝等梯田建設點,田間機聲隆隆,裝載機、推土機、挖掘機在坡地上來回穿梭,處處是喜人的機修場面。今年,秦州區通過轉變觀念,創新機制,促使梯田建設實現了由人修向機修的轉變,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梯田建設對一家一戶來說,是一個短平快的項目,只要每個貧困戶人均有一畝半基本農田,加上科學種田,就能保證糧食生產,解決缺糧問題。”秦州區水保站工程師甄文魁信心十足地告訴記者。
今年,秦州區高度重視梯田建設工作,狠下決心,大打梯田建設翻身仗,確立了“調整思路、創新機制、機修為主、整體推進、務求實效”的梯田建設思路,并將梯田建設與水保生態建設、國債項目、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整合資金,捆綁使用,確保了規模化治理、標準化實施、優質化建設。今年5月,區水利局邀請藉口、平南、牡丹、中梁、汪川5鄉鎮領導及三合、梨樹、劉家溝、何家廟、老莊5村支部書記,召開了梯田建設座談會,在會上形成了按照“一事一議”政策,采取“以資代勞籌集資金”開展機修梯田建設的共識。
同時,區水利局成立了梯田建設技術指導與服務工作組,抽調骨干分赴各鄉鎮,現場指導,現場監督,嚴把質量關,做到了鄉鄉有工作組,點點有技術員。
在秦嶺鄉胡家山機修點,看著兩臺裝載機忙碌的場面,年過半百的村民胡緩娃滿懷希望地說:“有了機修梯田,我們的收成就不愁了。”今年,該區共規劃機修梯田點52個,規劃面積25102畝,目前已投入裝載機、推土機、挖掘機92臺(輛),截至8月7日,已鋪開梯田面積7624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7056畝,新修農路90公里。據了解,在中梁鄉,已實現梯田化的蘆家灣、師家灣等村,人均產糧達到了768公斤,人均純收入由過去的1432元提高到現在的1811元。
(馬哲 王羿)